[发明专利]一种防水高强度木塑复合建材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02249.5 | 申请日: | 201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0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肥西县创玺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1/20 | 分类号: | C08L61/20;C08L45/00;C08L23/00;C08L29/04;C08L91/06;C08L97/02;C08K13/02;C08K5/09;C08K3/34;C08K5/053;C08K5/17;B27K3/02;B27K5/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宋宇晴 |
地址: | 231200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木塑复合 建材 防水 力学强度特性 市场竞争力 成品加工 木粉加工 耐水性能 称取 拒水 制备 备用 加工 搭配 优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水高强度木塑复合建材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木粉加工处理、(2)原料称取备用、(3)成品加工制备。本发明优化改善了木塑复合建材的加工处理方法,其工艺简单,各步骤搭配合理,便于推广应用,最终制得的木塑复合建材具有很好的力学强度特性,又具有很好的拒水耐水性能,综合使用品质好、寿命长,极具市场竞争力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加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高强度木塑复合建材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木材是现在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材料,但随着木材被大肆砍伐,木材资源也较为紧缺,并且木材存在着耐水性、耐腐性差,强度不佳等问题。
塑料是现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但塑料不易降解,单纯的使用塑料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对此,人们将塑料和木材共同复合制成了一种木塑复合材料,此类材料既具有较高的强度品质,又具有良好的可降解品质,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等领域。但人们在利用此类建材的时候发现,其耐水性能仍不佳,长期在潮湿、雨水条件下仍易出现开裂、剥落等现象,降低了其强度、寿命等品质,其性能仍需不断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水高强度木塑复合建材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水高强度木塑复合建材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木粉加工处理:
a.先将木粉投入到碱液中浸泡处理10~14min,然后将木粉取出,用清水冲洗一遍备用;
b.将操作a处理后的木粉放入到干燥箱内进行干燥处理,控制干燥箱内的温度为80~85℃,干燥至整体的水含量为20~25%后取出备用;
c.将操作b处理后的木粉放入到辐照箱内进行辐照处理,45~50min后将木粉取出备用,在辐照处理期间不断对木粉进行翻动处理;
d.将操作c处理后的木粉浸入到混合液A中,然后向混合液A中通入直流电,同时进行超声处理,1~2h后将木粉滤出备用;
e.将操作d处理后的木粉再次放入到干燥箱内进行干燥处理,控制干燥箱内的温度为85~90℃,干燥至整体的水含量不大于10%后取出备用;
(2)原料称取备用:
按对应重量份称取下列原料备用:15~20份萜烯树脂、25~30份氨基树脂、17~22份聚烯烃树脂、4~6份聚乙烯醇、3~5份硬脂酸、5~7份凹凸棒土、1~1.5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9份丙三醇、2~4份微晶石蜡、0.5~1份抗氧剂、0.4~0.8份紫外线吸收剂、10~15份步骤(1)处理后的木粉;
(3)成品加工制备:
a.先将步骤(2)称取的萜烯树脂、氨基树脂、聚烯烃树脂和聚乙烯醇共同投入到高速混合机中,然后加热保持高速混合机内的温度为95~100℃,不断进行混合处理20~25min后得混合物B备用;
b.将步骤(2)称取的硬脂酸、凹凸棒土、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丙三醇、步骤(1)处理后的木粉共同投入到操作a处理后的高速混合机中,与混合物B共同进行混合处理,此时加热保持高速混合机内的温度为110~120℃,不断进行混合处理30~35min后,再将步骤(2)称取的微晶石蜡、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共同投入到高速混合机中,随后将高速混合机内的温度升至125~130℃,不断进行混合处理10~15min后取出得混合物C备用;
c.将操作b所得的混合物C投入到挤出机内进行挤出成型,最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后即得成品木塑复合建材。
进一步的,步骤(1)操作a中所述的碱液是质量分数为6~8%的氢氧化钠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肥西县创玺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肥西县创玺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22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