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综合管廊用防夹盖板组件及防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01378.2 | 申请日: | 201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0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恒威防护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4 | 分类号: | E02D2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弛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夹 综合管廊 盖板组件 盖板 继电器 电机 电子控制单元 实时自动监测 霍尔传感器 驱动液压泵 通风口 电机转速 跟踪电机 实时分析 实时监测 油缸运动 转速状态 换向阀 进出孔 灵敏度 逃生口 投料口 液压泵 液压杆 夹住 启闭 预设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综合管廊用防夹盖板组件,包括盖板、连接在盖板下方的液压杆、液压泵、驱动液压泵的电机、换向阀、检测电机转速的霍尔传感器、继电器、电子控制单元;该综合管廊用防夹盖板组件能够在盖板启闭过程中实时监测跟踪电机的转速,对电机的转速状态实时分析判断,一旦其转速的变化超出预设值时,自动改变油缸运动方向,做到实时自动监测,可有效避免物料和人员在进出孔口时被意外夹住的危险。实现城市综合管廊投料口、逃生口、通风口的防夹功能,系统具有实时、相应速度块、灵敏度高等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市政设施安全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城市综合管廊的盖板组件。
背景技术
城市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北京早在1958年就在天安门广场下铺设了1000多米的综合管廊。2006年在中关村西区建成了我国大陆地区第二条现代化的综合管廊。该综合管廊主线长2公里,支线长1公里,包括水、电、冷、热、燃气、通讯等市政管线。1994年,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了大陆第一条规模最大、距离最长的综合管廊——浦东新区张杨路综合管廊。该综合管廊全长 11.125公里,收容了给水、电力、信息与煤气等四种城市管线。上海还建成了松江新城示范性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一期)和“一环加一线”总长约6公里的嘉定区安亭新镇综合管廊系统。中国与新加坡联合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经过10年的开发,地下管线走廊也已初具规模。
综合管廊为保证在日常的使用与维护中,人员、物料的进出便利,在管廊的顶部一般留有人员的逃生检查口、各种尺寸的投料口及通风口等,为便于日常管理与使用,以及实现综合管廊兼顾人防设计的要求,普遍采用带有机械动力装置的井盖,这类井盖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但由于其采用机械动力,比如采用液压传动的液压检查井盖,其动作的执行机构在井口的液压杆上,负责动力输出的液压泵站,一般会设置在管廊地面或管廊内部的墙壁上,控制启闭的控制箱一般也设置在人员较为操作的墙壁上。因此,存在动力源、控制机构、执行机构不在一处的情形,存在误操作的可能;又由于机械动力的输出也存在故障等可能,运动机构在人员、物料进出时的发生意外的停止或启动等情况。因此,系统有必要设计一种可以在使用过程自动监测状态,并在意外发生时自动采取措施的安全保护装置,保证物料,特别是人员安全。
综合以上说明,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液压动力的城市综合管廊投料口、人员检查口和通风口等孔口在有人员、物料进出时的盖板启闭动作的安全监测与感知监测方法与装置,用于防止人员和物料被意外夹持,实现人员、物料等安全进出管廊的需要。
本发明还提出使用上述城市综合管廊用防夹盖板组件的防夹方法。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用防夹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承载盖板的框体、用于控制盖板打开或关闭的液压系统、控制系统;所述盖板的一个侧缘与框体铰接并相对框体打开或关闭,所述液压系统包括连接在盖板下方并支撑盖板的液压杆、收容液压杆的液压缸、液压油箱、连接液压油箱的液压泵、驱动液压泵的电机;换向阀与液压泵通过油管连通;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检测电机转速的霍尔传感器、继电器、电子控制单元、换向阀;换向阀与液压泵通过油管连通,电子控制单元内设置有电机转速标准值,霍尔传感器探测到电机实时转速传输给电子控制单元与电机转速标准值比对,若电机实时转速大于电机转速设定值,电子控制单元通过继电器控制换向阀动作,改变换向阀中液压油的进油与出油方向,从而改变液压杆的运动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恒威防护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恒威防护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13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