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强化化学除藻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00268.4 | 申请日: | 201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9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戴玉杰;宁玉林;凌君;陈高;邵强;徐仰仓;吕和鑫;贾士儒;满淑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30 | 分类号: | C02F1/30;C02F1/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藻剂 化感物质 二甲基亚砜 水体藻类 对羟基苯甲酸 发状念珠藻 铜绿微囊藻 杜氏盐藻 对羟基苯 光照条件 人造光源 生物清除 室外光照 照射条件 混合物 集胞藻 小球藻 鱼腥藻 漂白 除藻 光强 藻类 藻液 甲醛 水体 致死 污染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强化化学除藻剂,该光强化化学除藻剂是将化感物质溶于二甲基亚砜而得到,在光照条件下具有显著效果,其中,所述的化感物质为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醛一种或者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其中化感物质在二甲基亚砜中浓度范围为0.2%‑50%,对于水体藻类生物清除应用中,每吨藻液中的加入量为0.05‑10kg,在自然室外光照或光强为500‑30000Lux人造光源照射条件下,会使水体中的藻类发生漂白并致死。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有效的针对集胞藻、杜氏盐藻、发状念珠藻、小球藻、鱼腥藻和铜绿微囊藻等各类水体藻类,具有快速除藻、作用时间长、杜绝除藻剂依赖性的优点并且无污染、无气味,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是一种绿色除藻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藻剂领域,具体地,为一种光强化化学除藻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水体的富营养化日益严重,部分水体水华爆发对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已成为环境领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如何有效控制水华,消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有害藻类的爆发性增长是目前水环境领域研究热点和前沿。
目前,水体藻类控制并清除的主要技术主要有: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
物理法包括机械、过滤、气浮、遮光技术、围格栅栏、超声法等,这些可以直接清除水体中的藻类,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但是其投入成本过高且不利于大面积除藻操作,而且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生物法包括利用生物间相互作用、放养水生生物控藻、微生物絮凝除藻等,生物法除藻具有无污染、低消耗、可持续性等优点,但是见效慢、周期长,而且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不适宜在藻类暴发影响严重的紧急状态下使用。
化学法则是采用各种化学除藻剂进行除藻,是目前采用最多、发展最快的一类方法,具有相对简单,能够大面积操作等优点,但是现有的除藻剂存在除藻效果不彻底,使用后容易产生有毒副产物,导致水体二次污染的问题。
利用化感作用抑藻作为一种新型安全的生物抑藻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化感物质为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如焦性没食子酸、二烯丙基二硫、香兰素等,通常在自然条件下易降解,在生态系统中不会积累,有生态安全性较好等特点。现在已经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如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478262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化感物质抑藻剂及其提取纯化方法;授权公告号为CN104326515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从桉木APMP制浆废水中提取的化感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方法;授权公告号为CN102125066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缓释型复合生物除藻剂的制备方法。上述三种除藻剂主要是利用药剂本身对藻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我们研究发现,有些化合物如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醛等对藻类有光漂白作用,在日光或辅以人造光源照射下,能够对水体中微藻产生强烈的漂白作用而将藻杀死,而本身在没有光照条件下对藻杀灭作用很小。因此,本发明为一种通过光照强化达到除藻目的的光强化化学除藻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强化化学除藻剂。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通过光照强化的光强化化学除藻剂,其特征在于,该光强化化学除藻剂是将一种或多种化合物溶于二甲基亚砜而得到,其中一种或多种化合物为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醛中的一种或两种及其与水杨酸的混合物,其中对羟基苯甲酸与对羟基苯甲醛为光强化化学除藻剂必需化合物,水杨酸为辅助化合物。
上述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在二甲基亚砜中溶液浓度范围为0.2%-50%(W/V),对于水体藻类生物清除应用中,每吨藻液中的光强化化学除藻剂加入量为0.005~10kg,其中光照条件室外自然光或光强为500-30000Lux的人造光源,会使水体中的藻发生光漂白并致死。
本发明中一种或多种化合物作为除藻剂的作用机理是:作用于藻体本身,在光照的作用下,使使藻体发生光漂白并死亡从而达到生物灭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02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降解新兴污染物的实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供能式光催化降解污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