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量样品的生成方法及生成芯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98944.9 | 申请日: | 2018-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6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殷雨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量 样品 生成 方法 芯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量样品的生成方法及生成芯片,利用两种带有相反电荷且分子量比例一致的聚电解质,在一对进液孔同时进样,使聚电解质溶液在主通道中汇合,利用复合物液液相分离可以在不同位点原位生成形状规整、排列有序、与实际生物体环境更为接近的微液滴,相较于传统液滴发生器的生成方式,即在同一位置生成的微液滴需要被液流带走以便持续生成的微液滴的模式,避免了现有的生成方式中由于生成的微液滴粘性粘连而需要大量液流进行冲刷以便持续生成液滴。并且,由于微液滴形成过程中,在主通道的两个聚电解质溶液的液体交汇界面处生成的微液滴,自身处于两个相邻的不同环境中,因此自身也就相应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量样品的生成方法及生成芯片。
背景技术
微液滴技术是在微尺度通道内,利用流动剪切力与表面张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将连续流体分割分离成离散的纳米级及以下体积的液滴的一种微纳技术。它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操纵微小液体体积的技术。
在应用微液滴技术时,如何有效操控液滴生成方式,使其生成与实际生物体环境更为接近的微液滴,是本领域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量样品的生成方法及生成芯片,用以生成与实际生物体环境更为接近的微液滴。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量样品的生成方法,包括:
在经过预处理后的微量样品的生成芯片的至少一对进液孔中,分别以设定流速加入带有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溶液,使所述进液孔中的聚电解质溶液分别通过所述生成芯片的进样通道在所述生成芯片的主通道汇合,并在设定复合时间内在所述主通道的原位形成具有设定直径的复合物微量样品;其中,在每对进液孔中加入的聚电解质溶液带有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电荷量比例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生成方法中,所述聚电解质溶液为FITC标记的聚赖氨酸溶液和DNA溶液;
所述FITC标记的聚赖氨酸溶液和所述DNA溶液的浓度比为1:1.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生成方法中,所述FITC标记的聚赖氨酸溶液的浓度在1mg/ml至4mg/ml;所述DNA溶液的浓度在1.5mg/ml至6mg/ml。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生成方法中,每对进液孔中的设定流速相同;所述设定流速为小于或等于1μL/mi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生成方法中,所述设定复合时间越长,所述聚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高,所述复合物微量样品的直径越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生成方法中,所述FITC标记的聚赖氨酸溶液的浓度为1mg/ml,所述DNA溶液的浓度为1.5mg/ml;所述设定复合时间为4分钟,所述复合物微量样品的直径在20μm;
所述FITC标记的聚赖氨酸溶液的浓度为4mg/ml,所述DNA溶液的浓度为6mg/ml;所述设定复合时间为1.5分钟至2分钟,所述复合物微量样品的直径在20μ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生成方法中,还包括:
在所述复合物微量样品生长到设定直径后,从所述进液孔和储液孔中移出废液。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生成方法中,还包括:
在移出废液后,向所述进液孔和储液孔加入缓冲液。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生成方法中,对所述微量样品的生成芯片进行预处理,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89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