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北斗收发机射频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97728.2 | 申请日: | 2018-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4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 发明(设计)人: | 江文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武胜烈面中学校 |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H04B7/18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3840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上变频调制 下变频通道 射频装置 频率源 收发机 双工器 北斗 参考时钟信号 本振频率 发送信号 通道连接 通用性强 体积小 壳体 调制 体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北斗收发机射频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双工器、S下变频通道、L上变频调制通道和频率源,所述双工器分别与S下变频通道和L上变频调制通道连接,可以同时接收和发送信号,并分别单独对信号进行调制,使信号之间不相互影响;所述频率源用于产生S下变频通道和L上变频调制通道中所需要的本振频率以及参考时钟信号。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通用性强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北斗收发机射频装置,属于射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北斗系统的飞速发展,我国空军的定位通信装备也采用了北斗系统,因现有北斗系统中收发机体积大、功能单一,无法满足部队的要求,使用不方便且维修困难。另外,其可靠性低,适用范围不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可靠性高、易维护且通用性强的收发机射频模块。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北斗收发机射频装置,包括多工器、S下变频通道和L上变频调制通道,多工器分别与S下变频通道和L上变频调制通道连接;
所述S下变频通道包括第一混频器、第一本振、第一滤波器、第一衰减器、第一放大器、第二本振、第二混频器、第二滤波器和第一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混频器、第一滤波器、第一衰减器、第一放大器、第二混频器、第二滤波器和第一运算放大器依次连接,第一本振与第一混频器连接;第二本振与第二混频器连接;
所述L上变频调制通道包括第三本振、第二放大器、第二衰减器、第三放大器、第三衰减器、第三混频器、第四衰减器、第三滤波器、第四放大器、第五滤波器、第五衰减器、第五放大器、第一与非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本振、第二放大器、第二衰减器、第三放大器、第三衰减器、第三混频器、第四衰减器、第三滤波器、第四放大器、第五滤波器、第五衰减器和第五放大器依次连接,第一与非门、第二运算放大器和第三混频器连接;
所述第五放大器和第一混频器均与多工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多工器采用双工器。
进一步地,第一本正振、第二本振和第三本振都是通过频率源生成的,所述频率源包括晶振、锁相环和单片机,所述锁相环分别晶振和单片机连接,晶振采用16.32MHz温补晶振。
进一步地,所述晶振还依次连接有第二与非门、LC滤波器和第六放大器,用于输出参考时钟信号。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壳体内设有两个分割开的腔体,一个用于设置S下变频通道,另一个用于设置L上变频调制通道。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多工器连接S下变频通道和L上变频调制通道,使用同一射频模块即可实现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并且可同时进行,不影响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使其应用范围广;
(2)通过S下变频通道对接收的信号与本振进行两次混频,再输入到后期处理,整个过程为一线通处理过程,信号处理更方便且便于操作和维修,同时更适应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
(3)通过L上变频调制通道对即将发送的数据进行调制放大,此信号处理过程也未一线通,信号处理便捷且便于操作和维修,同时更适应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武胜烈面中学校,未经四川省武胜烈面中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77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