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阀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97244.8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38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龙也;矢泽将志;木内友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
主分类号: | F16K31/04 | 分类号: | F16K3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崔巍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世***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阀,能够使与固定部件的滑动性提高,防止转子的急剧的减速、停止及反转等动作不良,并且使耐久性提高。固定部件(70)具有固定于阀轴(10)的固定部(71)及该从固定部(71)朝外延伸的凸缘部(72),凸缘部(72)仅与阀轴保持架(30)对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流量控制阀等而组装于空气调和机、制冷机等制冷循环而使用的电动阀。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电动阀,例如已知一种结构,具备:阀主体,该阀主体具有阀室及形成于该阀室的阀口;阀芯,该阀芯对所述阀口进行开闭;壳体,该壳体从所述阀主体突出;定子线圈,该定子线圈配置于该壳体的外侧;转子,该转子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且通过所述定子线圈的通电励磁而旋转;螺纹管(导向衬套),该螺纹管固定于所述阀主体;阀轴保持架,该阀轴保持架形成为能够与该转子一起旋转,利用与所述螺纹管的螺纹进给作用而经由阀轴并通过所述阀芯来使所述阀口开闭;闭阀弹簧,该闭阀弹簧插装于该阀轴保持架与所述阀轴之间,经由该阀轴而对所述阀芯向所述阀口的闭方向施力;以及止动件(固定部件),该止动体与该闭阀弹簧协同作用而防止在所述阀芯对所述阀口进行开闭的方向上的所述阀轴保持架与所述转子的相对移动,所述止动件的圆板状部与所述转子及阀轴保持架的上表面抵接,所述止动件的圆筒状部焊接固定于所述阀轴的上部(上部缩径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种以往的电动阀中,为了通过阀芯来可靠地关闭阀口,通常,在使所述阀芯向设置于所述阀口的阀座落座而将该阀口关闭后,进一步使转子及阀轴保持架以规定量(旋转量)向闭阀方向旋转下降,由此,将插装于阀轴保持架与阀轴之间的闭阀弹簧压缩而将所述阀芯向所述阀座按压。
详细而言,在将所述电动阀闭阀时,对定子线圈进行一方向通电而进行励磁。由此,转子旋转,伴随于此,阀轴保持架相对于导向衬套(螺纹管)相对地旋转。在此,通过由导向衬套(的固定螺纹部)和阀轴保持架(的可动螺纹部)形成的螺纹进给机构,阀轴保持架例如下降,伴随于此,阀轴下降,阀芯将阀口关闭。此时,构成止动机构的阀轴保持架的可动止动体(上止动部)和导向衬套的固定止动体(下止动体)位于分离的位置,该止动机构对向阀轴保持架(及转子)的闭阀方向的旋转及阀轴保持架的向下移动进行限制。
当从上述状态进一步对所述定子线圈进行一方向通电而进行励磁时,保持阀芯将阀口关闭(即,阀轴保持静止)的状态,通过螺纹进给机构,阀轴保持架进一步下降。当阀轴保持架下降规定量时,阀轴保持架的可动止动体与导向衬套的固定止动体抵接,通过所述止动机构来限制阀轴保持架的进一步下降。此时,由于插装于阀轴保持架与阀轴之间的闭阀弹簧被压缩,因此所述阀芯被强有力地按压于阀座,确保了闭阀性(全闭状态)。另外,此时所述阀轴保持架在升降方向上从固定于所述阀轴的固定部件(止动件)以规定间隙分离。
另一方面,当从所述全闭状态将所述电动阀开阀时,对定子线圈进行另一方向通电而进行励磁。由此,相对于固定在阀主体的导向衬套,转子沿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地旋转,通过所述螺纹进给机构,阀轴保持架上升。在此,由于阀轴保持架位于以规定间隙从固定于阀轴的固定部件分离的位置,因此在这期间(阀轴保持架上升规定间隙的期间),保持阀芯将阀口关闭(阀轴保持静止)的状态,阀轴保持架上升。
当从所述状态进一步对所述定子线圈进行另一方向通电而进行励磁,从而阀轴保持架上升所述规定间隙的程度时,阀轴保持架(的上表面)与固定于阀轴的固定部件(的圆板状部的下表面)抵接,伴随于此,阀轴保持架随同阀轴上升,阀轴的下端的阀芯向上方移动而打开阀口。
像这样,转子通过向定子线圈的通电励磁而旋转,阀轴保持架与该转子一体地旋转,伴随于此,阀轴随同阀芯升降,从而使阀芯与阀座之间的间隙(升起量)增减而调整制冷剂等流体的通过流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08716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不二工机,未经株式会社不二工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72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