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封闭空间内部气体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96679.0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7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森;贺银普;刘宪金;黄天一;周兴;戴明鸿;高大元;鲍延年;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刘兴亮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收集腔 旋转轴 弹性密封圈 封闭空间 静密封结构 旋转动密封 硬质密封圈 大密封圈 加力螺钉 内部气体 收集装置 小密封圈 加压盖 空腔端 内压 压板 气体收集装置 抽气接头 紧密设置 快速打开 螺纹封堵 外界连通 压板压 最顶端 贴合 贴紧 贯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封闭空间内部气体收集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包括静密封结构和旋转动密封结构,静密封结构包括气体收集腔、大密封圈、小密封圈、压板和加力螺钉,大密封圈和小密封圈设置在气体收集腔的底部,压板压在气体收集腔的空腔端上部,加力螺钉设置在压板的两端,旋转动密封结构包括硬质密封圈、弹性密封圈、内压套、加压盖和旋转轴,旋转轴贯穿于气体收集腔中心,硬质密封圈和弹性密封圈紧密设置在旋转轴中部,并与气体收集腔的上部贴紧,内压套套装在弹性密封圈上部并与旋转轴贴合,加压盖盖在气体收集腔的最顶端,气体收集腔的空腔端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抽气接头。该装置能够实现具有螺纹封堵结构的封闭空间的快速打开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收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闭空间内部气体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气氛检测领域,一般都会涉及到被检测气体的收集问题。能够收集气体的装置或系统叫气体收集装置,根据被检测气体的特性和场景,需要不同的气体收集装置。气体收集装置是采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采气系统一般由收集装置、抽气泵、采样罐、压力变送器、真空阀、截止阀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等组成,收集装置需直接接触被采集气体,或者需要被采集气体空间具有阀门或开关,收集装置的采集口能与被采集气体空间直接连通形成封闭的采集通道。
气体收集装置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是确保收集气体的数量足够和气体成分真实性,也就是需满足收集气体检测结果的参数完整性和准确性。只有收集到的气体数量满足检测参数所需要的数量,才能保证需要检测的参数都能得到检测,并且只有收集到的气体成分是真实的,也就是没有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成分发生变化的气体,才能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如果气氛检测精度要求很高,并且被采集气体处于没有阀门或开关的封闭空间内,现有采气系统的收集装置也无法与被采集气体直接接触,那么将无法实现封闭空间内部气体的采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封闭空间内部气体收集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具有螺纹封堵结构的封闭空间的快速打开功能,并且采集口与封闭空间之间能形成良好的密封通道,在采集口与封闭空间形成密封通道后,在未打开螺纹结构之前,可以将通道内的空气排除掉,能够避免大气对被采集气体成分的影响。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封闭空间内部气体收集装置,所述气体收集装置安装在具有螺纹封堵结构的封闭空间上端,所述气体收集装置包括静密封结构和旋转动密封结构,所述静密封结构包括气体收集腔、大密封圈、小密封圈、压板和加力螺钉,所述大密封圈和小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气体收集腔的底部,所述压板压在所述气体收集腔的空腔端上部,所述加力螺钉设置在所述压板的两端,通过拧紧加力螺钉,压板会将气体收集腔压紧在封闭空间的螺纹结构安装面上;所述旋转动密封结构包括硬质密封圈、弹性密封圈、内压套、加压盖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贯穿于所述气体收集腔中心,所述硬质密封圈和所述弹性密封圈紧密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部,并与所述气体收集腔的上部贴紧,所述内压套套装在所述弹性密封圈上部并与所述旋转轴贴合,所述加压盖盖在所述气体收集腔的最顶端,旋转轴可以沿中心轴线旋转或移动,所述气体收集腔的空腔端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抽气接头。
进一步及技术方案为,所述压板上设置有顶紧螺钉。
进一步及技术方案为,所述大密封圈和小密封圈安装在所述气体收集腔与封闭空间螺纹封堵结构安装面接触的部位。
进一步及技术方案为,所述旋转轴上端安装有手柄,所述手柄两端安装有球头。
进一步及技术方案为,所述旋转轴下端设置有传力盘,所述传力盘底部设置有卡爪,所述旋转轴上端设置有手柄孔,用于安装手柄,所述手柄孔上端设置有六角扳手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66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场地环境初步采样的分析方法
- 下一篇:一种燃烧废气取样检测研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