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硫酸盐有机废水产甲烷效率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95989.0 | 申请日: | 2018-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1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 发明(设计)人: | 沈楠;梁柱;陈赟;王国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1/10;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郑立发 |
| 地址: | 21002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废水 硫酸盐 产甲烷 单壁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 混合层 甲烷产率 颗粒污泥 厌氧环境 厌氧污泥 运行特点 甲烷 导电 厌氧 废水 回收 维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硫酸盐有机废水产甲烷效率的方法,包括取厌氧污泥,向其中投加单壁碳纳米管,形成混合层,然后在厌氧环境下,将硫酸盐有机废水通过所述混合层,回收废水中所产生的甲烷。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利用添加单壁碳纳米管,形成厌氧“导电”颗粒污泥,可以显著提高硫酸盐有机废水产甲烷效率,甲烷产率可提高20%‑30%。此外,利用UASB的运行特点,可确保碳纳米管长期留存于反应体系中,避免了持续添加碳纳米管的工序,从而使工艺得到简化并降低了维护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硫酸盐有机废水产甲烷效率的方法,属于废水中提取甲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制药、化工及造纸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富含硫酸盐的有机废水,相较于普通的有机废水,硫酸盐的存在增加了其厌氧消化处理的难度。原因在于硫酸盐还原过程不仅和产甲烷过程竞争电子,且形成的硫化氢会严重抑制产甲烷菌的活性,导致脂肪酸累积甚至产甲烷过程中止,从而大大降低甲烷资源回收的效率。研究证明,每还原1千克硫酸根可导致甲烷产量减少0.23立方米。另外,市政下水管道产生的硫化氢一直被认为是恶臭和管道腐蚀的重要起因,全球范围由于管道腐蚀造成的损失可高达900亿美元,因此硫酸盐还原一直是一个需要被控制的过程。60多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出多种抑制硫酸盐还原的方法,例如向体系中添加应用广泛的硝酸盐,以及硫酸盐类似物等。近来,零价铁的研究也为该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通过添加零价铁作为额外电子供体减轻电子竞争,而后续生成的硫化亚铁沉淀则可减缓恶臭及硫化氢对产甲烷菌的毒害作用,实现了提高产甲烷效率的目的。但是上述方式中的各种添加物质均会被快速消耗,故需持续性添加,从而存在工艺复杂程度增加和维护费用增高的缺点。因此,寻找一种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且可以使电子更多的流向产甲烷过程同时减弱硫酸盐还原,以实现高效产甲烷的途径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厌氧颗粒污泥是高密集度的微生物聚集体,具有生物量多、耐冲击负荷等优势,以厌氧颗粒污泥为主体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被广泛的应用于厌氧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是针对高有机负荷或者高硫酸盐浓度的工业废水。但是,研究表明采用该工艺仍会有高达20-50%的电子可被用于硫酸盐还原过程,故产甲烷效率有很大的待提升空间,因此对该工艺进行改进,调控电子分配从而提高产甲烷效率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硫酸盐有机废水产甲烷效率的方法,该方法能显著提高甲烷产量。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硫酸盐有机废水产甲烷效率的方法,包括取厌氧污泥,向其中投加单壁碳纳米管,形成混合层,然后在厌氧环境下,将硫酸盐有机废水通过所述混合层,并形成厌氧“导电”颗粒污泥,进而回收废水中所产生的甲烷。
进一步地,所述的提高硫酸盐有机废水产甲烷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UASB反应器,接种污水处理厂厌氧反应器的污泥,并向污泥中投加单壁碳纳米管,形成混合层;
(2)利用氮气对反应器进行曝气;
(3)将硫酸盐有机废水经泵入UASB反应器底端进水口,经过混合层,过程中产生厌氧“导电”颗粒污泥层,生成气体由UASB顶端出口排出。
优选:
步骤(1)接种污泥VSS浓度为50g/L左右,所述单壁碳纳米管的投加量为1.5-2.0g/L。
步骤(2)用纯度大于99.99%氮气对反应器进行曝气,曝气时间为15-25分钟。
首先采取序批式内循环方式运行UASB,直至形成厌氧“导电”颗粒污泥雏形;在反应器启动完成后,反应器的运行模式从批处理模式转变为连续流模式,水力停留时间(HRT)维持在11-13h,进水负荷维持在3.2-3.4g COD/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59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