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梁体单侧顶升模数式伸缩缝锚固区混凝土受力分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95343.2 | 申请日: | 2018-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2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胡峰强;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3;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梁体单侧顶升模数式 伸缩缝 锚固 混凝土 分析 方法 | ||
1.一种梁体单侧顶升模数式伸缩缝锚固区混凝土受力分析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对支承横梁力学模型的简化,得出支承横梁两端的杆端剪力,再将该大小的力加载到模数式伸缩缝有限元模型的位移箱上,得出锚固区混凝土的受力情况;
所述的支承横梁力学模型进行简化,仅考虑支承横梁两端压紧支承和承压支承处的转动弹性变形;
支承横梁两端的约束可分解为简支梁与左右两个转动弹性约束K1和K2,相对竖向位移h作用下,简支梁左右两端的转角为θh,其中θh=h/l,假设支承横梁左右端弯矩分别为M1和M2,M1作用下支承横梁左端的转角为θ11,M2作用下支承横梁右端的转角为θ12,M1作用下支承横梁右端的转角为θ21,M2作用下支承横梁左端的转角为θ22,则
θ1=θh+θ11-θ12 (1)
θ2=θh-θ21+θ22 (2)
M1=K1θ1 (3)
M2=K2θ2 (4)
其中:
当M1=M2,K1=K2
当支承横梁两端的弹簧刚度无穷大时,即相当于两端固结,此时θ1=θ2=M1/K1=0,得出:
式中i-杆件的线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534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