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控制设备、方法、装置及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93931.2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5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仲秋;许克;李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89 | 分类号: | F24F11/89;F24F11/62;F24F11/70;F24F3/06;F24F140/10;F24F14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郭亚芳 |
地址: | 51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控制 设备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空调控制设备、方法、装置及空调,该设备包括:节流部件、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第一感温包、控制器、带有保温结构的板式换热器、第二感温包、系统高压传感器、内机换热器感温包;保温结构设置于板式换热器的内部管道四周;板式换热器第一端与室外换热器相连通,第二端与室内换热器相连通,第三端连接在第二管道上,板式换热器第一端通过第一调节阀与主管道相连通,通过节流部件与辅管道相连通,主管道第二端为板式换热器第二端,辅管道第二端为板式换热器第三端,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感温包、所述节流部件、所述第二感温包、所述系统高压传感器、所述内机换热器感温包相连接。采用上述设备或方法或装置能实现一个设备两种功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控制设备、方法、装置及空调。
背景技术
家装高效多联机空调系列产品,有着占地面积小,可控性强,一个外机搭配多个内机的巨大优势,在目前的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性。为了抢占市场先机,改良现有多联机系列产品控制逻辑,优化产品结构,降低成本非常有必要,特别是销量相对较大的侧出风多联机系列产品。
现在市场上的侧出风多联机系列,由于其一拖多的特性,所以避免不了长连管的安装方式,连接管比较长就会导致制冷状态下过冷度不足,制冷效果较差,因此都会设置一个过冷器结构,就是一个板式换热器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为了多联机系列在低温制热下的除霜状态的运行,会将蓄热装置安装在多联机系列产品上。其中,过冷器和蓄热装置是两个独立的结构,完成了两种不同的功能,但由于蓄热装置的非必要性,若单独安装蓄热装置会导致资源浪费、也会使多联机系统的结构复杂,机组占用空间过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空调控制设备、方法、装置及空调。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控制设备,包括:
节流部件、至少一个第一调节阀、至少一个第二调节阀、第一感温包、控制器、带有保温结构的板式换热器、第二感温包、系统高压传感器、空调机组的内机换热器感温包;所述保温结构设置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内部管道四周;
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管道上;所述第一管道为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通过小阀门相连接的管道;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三端连接在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二管道为所述室内换热器通过四通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通的管道;
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调节阀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主管道的第一端相连接,通过所述节流部件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辅管道的第一端相连接;
所述辅管道的第二端为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三端,所述主管道的第二端为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端,所述主管道的第二端单向导通;
所述第二调节阀设置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端间的连通管道上;
所述第一感温包设置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保温结构处,用于检测所述保温结构的保温结构温度;所述第二感温包设置于所述节流部件的输出端,用于检测所述节流部件的输出端的节流冷媒输出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39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器盒及空调
- 下一篇: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