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套圈的光纤连接器以及用于将光纤定位在套圈中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93480.2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5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辉;M·J·福林斯塔德;李航;冷宗圣;谢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林振波 |
地址: | 美国北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套圈 光纤 连接器 以及 用于 定位 中的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带套圈的光纤连接器以及用于将光纤定位在套圈中的方法。本发明涉及包括套圈和端接在套圈处的光纤的光纤连接器,以及制造所述光纤连接器的方法。光纤布置在套圈中,使得光纤的远端部分与套圈中心轴线和由套圈限定的光纤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移方向相反地偏压。处理光纤和套圈,使得处理后的光纤的远端在套圈的远侧端面处基本上居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带套圈的光纤连接器以及用于将光纤定位在套圈中的方法。
背景技术
承载数据的光学信号通过电信提供商和用户之间的光纤传播。在沿信号路径的各个点处,一个光纤光学耦合到另一个光纤。例如,主电缆中的光纤光学耦合到配线电缆中的光纤。光学耦合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执行,这取决于所涉及的电信设备、在何处执行耦合、以及其他考虑因素,例如成本、环境条件、安装的简易性、安装将在何处进行(例如,在现场),等等。
光纤之间的光学耦合的示例包括拼接、带套圈的连接器和无套圈的连接器。带套圈的连接器在光纤配线网络中很常见。第一光纤终止于第一连接器的套圈的远侧端面,第二光纤终止于第二连接器的套圈的远侧端面。每个套圈包括从套圈的近端轴向延伸到远侧端面的孔。孔在两端处均开口,并且光纤向远端插入其中。在一些示例中,将粘合剂注入孔中以将光纤固定到套圈。可以切割(cleave)和/或打磨(polish)在套圈的远侧端面处的光纤端部,以改善第一光纤的末端和第二光纤的末端之间的光学传输。
在一些示例中,套圈中的一个或两个在其相应的连接器壳体中被轴向地弹簧加载。通过将连接器装载在适配器的相对端部中,套圈的远侧端面和光纤末端形成接口。套圈以这种方式形成接口提供了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之间的光学耦合,从而光学信号从第一光纤传输到第二光纤,反之亦然。
套圈到套圈接口处的信号传输损耗是常见问题。传输损耗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光纤相对于第二光纤在套圈到套圈接口处的未对准。由于制造不精确和不一致,可能发生未对准。通常,光纤-套圈对准越精确,制造成本越高。因此,需要在相对低精度的套圈中提供低成本的光纤未对准补偿。
发明内容
一般而言,本公开涉及用于减少套圈到套圈接口处的光学传输损耗的方法。本公开的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通过改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各自的套圈的远侧端面形成接口的位置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之间的对准来提供在终止于第一套圈的第一光纤和终止于第二套圈的第二光纤之间的改进的光学信号传输。
虽然将参考单光纤套圈接口描述本文所述的特定实施例,但应了解,本发明的原理可应用于其他配置,例如多光纤套圈。
其上执行本公开的方法的套圈可以集成到任何合适形状因数的光纤连接器中。这种连接器可以是加固的或非加固的,和/或可以支撑单个光纤连接(例如,LC连接器、SC连接器)或多个光纤连接(例如,MPO连接器)。
通常,在套圈面处存在两种类型的光纤未对准。第一未对准类型是侧向未对准,由此第一光纤的中心轴线从第二光纤的中心轴线侧向偏移。第二未对准类型是角度未对准,由此当套圈光学耦合时,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中心光纤轴以非零角度相交。
通常,侧向未对准有两个原因。侧向未对准的第一贡献源于光纤在套圈孔内的位置,因为套圈孔比光纤稍宽,允许在套圈孔内的光纤位置具有一定的公差。侧向未对准的第二且通常更大的贡献源于套圈孔相对于套圈的真实轴向中心和套圈端面的位置。由于制造公差和不一致性,套圈孔的轴向中心经常从套圈的真实轴向中心偏移。
因此,应该理解的是,一对光纤末端可能侧向未对准而同时角度对准、侧向对准而同时角度未对准、或者侧向和角度均未对准。如果总体未对准(来自侧向和角度未对准)导致在套圈到套圈接口处超过最大预定义信号损耗的信号损耗,则光纤的光学耦合是不可行的,或者至少是次优的。因此,对于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的给定光学耦合,应当理解,随着一种类型的未对准(侧向、角度)减小,可以容忍更多的其他类型的未对准,而不会使光学耦合不可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34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