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气候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91306.4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3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弗朗哥·拉加兹;詹姆斯·乔治·格比;唐纳德·彼得·施耐德三世;阿兰·道格拉斯·沃林顿;威廉·斯图尔特·约翰斯顿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32;B60W10/06;B60W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王秀君;鲁恭诚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气候控制系统 空气入口 热交换器 控制器 冷却剂 冷却剂子系统 发动机火花 冷却剂流速 空气流速 热发生器 温度超过 温度目标 排出 配置 热效 正时 延迟 发动机 车厢 响应 | ||
一种车辆气候控制系统可以包括被配置为使冷却剂在发动机、热发生器和车厢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的冷却剂子系统,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空气入口温度超过阈值而延迟发动机火花正时以增加热发生量。所述阈值可以由(i)排出温度目标和所述空气入口温度之间的差与(ii)基于空气流速和冷却剂流速的热效参数的商限定。
技术领域
本申请大体涉及用于车辆的气候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车辆和一些电气化车辆(诸如混合动力电动车辆(HEV))依赖于内燃机以用于多种目的,包括为推进系统、液压系统提供动力以及产生电力。车辆中的乘员可以为了舒适性而请求特定车厢温度。
发明内容
一种车辆气候控制系统可以包括被配置为使冷却剂在发动机、热发生器和车厢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的冷却剂子系统,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空气入口温度超过阈值而延迟发动机火花正时以增加热发生量。
一种控制车辆气候控制系统的方法,其包括:由控制器,使冷却剂在冷却剂子系统中循环以加热与车辆客厢相关联的加热器芯;以及响应于来自布置在所述加热器芯上游的空气入口传感器的输出超过阈值而延迟发动机火花正时以增加热发生量。
一种气候控制系统可以包括使冷却剂在发动机与加热器芯之间循环的冷却剂子系统;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加热器芯的空气入口温度超过阈值而增加所述发动机的空转转速。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车辆的气候控制系统的图示。
图2是示出典型传动系和能量存储部件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图示。
图3是包括内燃机(ICE)和加热器芯的加热、通风和空调(HVAC)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基于入口温度的加热、通风和空调(HVAC)气候控制系统的流程图。
图5是气候控制系统的流程图,其中加热器芯冷却剂流和加热器芯空气流用于计算加热、通风和空调(HVAC)系统的加热有效性。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所公开的实施例仅是示例,并且其他实施例可以采用各种和替代性形式。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一些特征可能被放大或最小化以便显示特定部件的细节。因此,本文中公开的具体结构细节和功能细节不应被解释为是限制性的,而是仅仅作为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不同方式运用本发明的代表性基础。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参考任何一个附图示出和描述的各种特征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他附图中示出的特征组合以产生未明确示出或描述的实施例。所示出特征的组合提供用于典型应用的代表性实施例。然而,对于特定应用或实现方式,可能需要与本公开的教导一致的特征的各种组合和修改。
通常气候控制冷却剂温度目标是不精确的,这是因为气候控制基于目标而过度驱动气候系统,使得真正的排出空气超过实际的客户需求。在非电气化车辆中,由于热源的性质,来自发动机(例如,内燃机(ICE))的废热通常被认为是自由的,因此这种过度补偿几乎没有影响。然而,电气化车辆通常使用热发生器,所述热发生器包括电气或电动加热器(例如,电阻线加热器、正温度系数(PTC)加热器、或热电装置)以便在发动机热量不可用时提供车厢加热。由加热器产生的热量通常与穿过加热器的电流成比例。电气或电动加热器的使用尤其是有关其中根本没有ICE的纯EV的问题。因此,令人期望的是,需要优化冷却剂温度以使车厢变暖。这样做可能导致混合动力车型的燃油使用量减少,以及EV(或EV模式下操作的PHEV)的电动范围增加。在该应用中,术语加热器芯将用于描述车厢热交换器。通常,车厢热交换器可以用于加热或冷却车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13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