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供电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89342.7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5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正明;森和久;大沼直人;松本洋平;吉川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6B1/24 | 分类号: | B66B1/24;B66B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万捷;俞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供电 电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增加供电机会,抑制轿厢为了供电而进行的无用移动来进行供电的非接触供电电梯。本发明涉及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包括:安装于轿厢的受电部;安装于电梯井的送电部;以及控制所述轿厢的升降的控制装置,在通过从所述送电部向所述受电部以非接触方式供电来向所述轿厢进行供电的非接触供电电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包含非服务层和服务层在内的区间中使所述轿厢升降,其中,非服务层是指乘客无法进出轿厢的楼层,服务层是指比所述非服务层更高层且乘客能进出轿厢的楼层,所述送电部设于在比所述非服务层更高层的服务层中、不发生乘客的进出轿厢而通过的通过频次高的楼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接触供电电梯。
背景技术
近年随着大楼的超高层化,设置于大楼内的电梯的行程需要变长。一般的电梯通过从轿厢吊下的被称为随行电缆的供电线,向轿厢内设备进行供电。随着电梯的行程变长,随行电缆也变长,因此随行电缆的质量增大,超过某一长度后则可能变得无法承受自重。因此,在长行程的电梯中期望没有随行电缆结构。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不需要利用随行电缆对轿厢内设备进行供电的方法的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供电控制单元和运行控制单元,在电池的充电量下降至一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该供电控制单元在所述轿厢内没有乘客的状态时,根据有无厅门呼梯在各供电层中选择使轿厢停止的供电层作为供电目标;该运行控制单元使所述轿厢移动至通过该供电控制单元选择为供电目标的供电层来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在充电完成的时刻使所述轿厢恢复通常运行,所述供电控制单元在登录了厅门呼梯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轿厢的当前位置和所述厅门呼梯的登录层的位置关系,从所述各供电层中选择适合对所述厅门呼梯进行响应的供电层来作为供电目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7-570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随着所述大楼的超高层化,通过非接触进行供电的电梯中要求对轿厢进行供电及蓄电,但对在整个升降行程或停止层进行供电需要数量庞大的送电装置。此外,随着大楼的超高层化,有在包含乘客能进出轿厢的停止层(服务层)和乘客不能进出轿厢而通过的通过层(非服务层)在内的区间中使轿厢升降的电梯。
然而,专利文献1中,对于供电层的设定方法,示出了优选设定为轿厢的停止次数明显较多的楼层,然而没有示出在具有服务层和非服务层的电梯中,应当将电梯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供电层设定为哪一层。
由此,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供电电梯,其在搭载非接触供电系统,且具有服务层和非服务层的电梯中设有能降低轿厢为了充电而进行无用的移动的送电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的非接触供电电梯包括:安装于轿厢的受电部;安装于电梯井的送电部;以及控制所述轿厢的升降的控制装置,在通过从所述送电部向所述受电部以非接触方式供电来向所述轿厢进行供电的非接触供电电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包含非服务层和服务层在内的区间中使所述轿厢升降,其中,非服务层是指乘客无法进出轿厢的楼层,服务层是指比所述非服务层更高层且乘客能进出轿厢的楼层,所述送电部设于比所述非服务层更高的服务层中、不发生乘客的进出轿厢而通过的通过频次高的楼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能减少轿厢为了充电而进行的无用移动的非接触供电电梯。
上述以外的技术问题、结构及效果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例1涉及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93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