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体催化氧化苯系物污染物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89303.7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1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杜长明;陆胜勇;丁锦建;丁佳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72;B01D53/3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南方商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5 | 代理人: | 白家驹 |
地址: | 318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电极 催化模块 内置 等离子体 密闭腔体 等离子体催化 放电区域 反应器 苯系物 绝缘套 密闭腔 微放电 内壁 催化剂 污染物 体内 高压电源 密封连接 出气口 后置 邻近 | ||
1.等离子体催化氧化苯系物污染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等离子体微放电反应器,所述等离子体微放电反应器两端分别密封连接有绝缘套,两个所述绝缘套之间形成密闭腔体,其中一个所述绝缘套上设有连接有进气管的进气口,另一端绝缘套上设有连接有出气管的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所述密闭腔体贯通;
所述密闭腔体内设有两只间隔一定距离的网状内电极,所述网状内电极边缘与密闭腔体的内壁紧密接触,两只所述网状内电极之间形成放电区域;两只所述网状内电极连接至高压电源;所述放电区域内设有内置催化模块,所述内置催化模块边缘与密闭腔体的内壁紧密接触,两只所述网状内电极面向所述内置催化模块的一面分别与内置催化模块紧密接触;邻近所述出气口的所述密闭腔体内壁上涂有后置催化剂;
含苯系物污染物的废气流从所述进气管进入,处理后的气体从所述出气管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催化氧化苯系物污染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源是具有升压功能和限流功能的高压交流电源或脉冲高压直流电源,输出电压范围5-30k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催化氧化苯系物污染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内电极的材质为铜或不锈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催化氧化苯系物污染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催化模块的载体为多孔陶瓷块或蜂窝状催化剂载体,所述载体厚度为3-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催化氧化苯系物污染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催化模块所使用的催化剂是Co、Cu、Mn和Fe中的一种与Ag共同浸渍所获得的双金属催化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催化氧化苯系物污染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催化剂为纳米TiO2溶胶或者银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催化氧化苯系物污染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进气管和出气管均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8.等离子体催化氧化苯系物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内置催化模块中的微孔通道在高电压下形成微放电,苯系物污染物气流经进气口通过网状内电极后进入内置催化模块的微放电区域;通过微放电、内置催化模块以及后置催化剂的协同作用将苯系物污染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汽,通过出气管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催化氧化苯系物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苯系物的氧化产物、中间产物以及O3、NOx副产物大部分被内置催化模块分解,剩余部分通过所述后置催化剂的二级催化处理后被分解。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等离子体催化氧化苯系物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放电过程产生O、O2-、O3、H、OH和HO2活性粒子及高能电子,通过高能粒子轰击和活性粒子氧化,使得苯环开环及C-H键断裂,再在内置催化模块和后置催化剂的进一步氧化和协同作用下消除苯系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未经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930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