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床垫的高导热石墨烯乳胶海绵的连续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87438.X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8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邓超然;张亚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鼎烯聚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9/40 | 分类号: | C08J9/40;C08L75/04;C08K13/06;C08K9/06;C08K3/04;C08K5/47;C08K5/13;C08K3/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何俊 |
地址: | 21551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床垫 导热 石墨 乳胶 海绵 连续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乳胶海绵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床垫的高导热石墨烯乳胶海绵的连续生产方法,包括:a)将可膨胀石墨加热膨胀得到石墨蠕虫;b)将石墨蠕虫与双氧水反应;c)对石墨蠕虫表面改性;d)将石墨蠕虫与氨水稳定乳胶水溶液混合得到石墨乳胶浆料;然后加入其他原料,得到石墨乳胶反应性浆料;e)高剪切循环剥离均质处理,得到石墨烯乳胶反应活性浆料;f)将海绵浸渍于石墨烯乳胶浆料中;g)硫化。本发明方法制得的海绵,弹性和舒适度优异,海绵的粘弹性曲线更加适合人体工学需求,冬天可以作为电加热的发热体,实现高温杀死螨虫,夏天热导率高可以增加人体散热。此外,本发明方法可实现连续大规模生产,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乳胶海绵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床垫的高导热石墨烯乳胶海绵的连续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床垫的舒适感、接触肌肤的主要材料为海绵、乳胶泡沫和布料,这些材料的热导率都非常的低,不超过0.1W/mK,海绵和乳胶泡沫的热导率更只有0.03W/mK左右。空气在开孔海绵和乳胶泡沫内对流占据这类材料的热导率效应的80%左右,在体重的压迫下,泡沫内孔径变小,热导率甚至还会变小,所以泡沫类是极好的保温材料,在各种工业、建筑和家居产品得到最广泛的应用。但也正由于这个原因,在炎热的夏天现有的床垫材料体系无法提供一个舒适的体感温度,基本上感觉非常的热。
霉菌在潮湿温热的环境很容易繁衍,产生异味、有毒材料、变色和使材料失效,螨虫是寄生在床垫上的微小动物,其排泄物会使很多人产生过敏反应,去除或杀死螨虫的最佳方法为加热,螨虫在50℃的环境下的存活时间大约只有30分钟。但是把整个床垫放入烘箱是不现实的,通过电加热可以使床垫靠近肌肤滋生螨虫的一侧超过50℃就可以随时杀死螨虫。石墨烯自身具有强烈的灭菌效果,可以用于医药外创伤的保护性包扎。所以即便没有其它杀菌化学物质的添加,石墨烯材料自身具有良好的“三防效应”。
如表1所示,本发明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石墨烯的力学强度、模量、电导率和热导率是橡胶类产品的1万倍以上,所以石墨烯与橡胶类材料复合可以显著增加其各类性能指标,即便少量的高质量石墨烯的添加对橡胶的热导率和电导率的提升效果也明显,实验结果已经证实在橡胶里添加少量石墨烯即可使其表面方阻急剧降低和热导率的增加。
表1:石墨烯与橡胶物理和力学性能比较
高度氧化的石墨烯,即氧化石墨烯并不具备石墨烯的本征性能,目前所谓的石墨烯多数从氧化石墨烯还原所得、即还原氧化石墨烯,其性能远低于石墨烯的本征性能,很难最大限度地发挥石墨烯本征性能优势,且氧化石墨烯在还原时容易重新堆积成为石墨结构造成石墨烯特性的丢失。氧化石墨烯是通过石墨的过氧化分解制得,虽然原材料的鳞片石墨价格低廉,但是其使用超过其20倍重量的酸和氧化剂制得的氧化石墨烯价格在每公斤50美元以上,由于大量使用酸,酸废液的处理也占用了很高成本,处理不当成为公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床垫的高导热石墨烯乳胶海绵的连续生产方法,本发明将多层石墨烯与聚氨酯进行复合,制得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导热、抗菌特性的复合海绵,将该海绵用于制备床垫,其弹性和舒适度优异,利用石墨烯本征性的功能,冬天可作为电加热的发热体,实现50℃以上的高温杀死螨虫,夏天导热率高可以有效降低体温。此外,本发明方法可实现连续大规模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床垫的高导热石墨烯乳胶海绵的连续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以膨胀倍数大于400倍的可膨胀石墨为原材料,微波加热至600-1800℃膨胀后得到石墨蠕虫。
b)将石墨蠕虫与浓度为20-50wt%的双氧水按重量比1∶0.01-0.3以喷雾方式混合在常温下反应,然后升温使多余的未反应双氧水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鼎烯聚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鼎烯聚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74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