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限速器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86791.6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9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泉;张朝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州发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4 | 分类号: | B66B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史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速 检测 装置 | ||
一种限速器检测装置包含壳体、驱动模块、显示模块及处理模块。壳体界定容置空间。驱动模块包括驱动马达、驱动轮及速度感测单元。驱动马达具有转轴。驱动轮套设于转轴并靠抵于限速器的滑轮,驱动轮受转轴带动而使滑轮同步转动。速度感测单元与转轴同轴地设置于驱动马达,并能根据转轴的转动状态产生对应转轴之转动速度的转速感测讯号。显示模块设置于壳体。处理模块电连接驱动马达、速度感测单元及显示模块,处理模块能根据速度感测单元回传的转速感测讯号产生速度讯息,并令显示模块的荧幕显示速度讯息。借此,能有效减少操作的复杂性并提升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限速器之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楼层建筑物中,电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设备,通过电梯载运民众或货物,可替民众节省许多时间与力气。一般的电梯设备通常设有多项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卡钳、缓冲柱等,以保障搭乘人员的安全。上述安全装置中,限速器在电梯升降厢下降或上升的移动速度超过一额定速度达一定程度时,会控制电梯升降厢停止移动,借以避免发生各种安全问题,为电梯安全防护机制的第一道保障。
参阅图1,现今的一种限速器8包含一机座81、一滑轮82、一电磁刹车器87及一机械式刹车器88,滑轮82上挂设一条跟电梯升降厢连结的钢缆89,钢缆89在电梯升降厢移动时会带动滑轮82一并转动,因此根据滑轮82的转速即能推知电梯升降厢的移动速度。限速器8能以两段安全机制在电梯升降厢移动速度过快时令电梯升降厢停止移动,第一段安全机制在根据滑轮82的转速判断电梯升降厢的移动速度达中国台湾规定之额定速度(60公尺/分钟)的1.3倍(78公尺/分钟)时,会使一电气保护接点(图中未绘制)作动而切断电磁刹车器87的电源,由于电磁刹车器87电连接于驱动电梯升降厢升降的马达(图中未绘制),当电磁刹车器87被切断电源后会导致马达停止运作,进而使电梯升降厢停止移动,借以实现限速器8的第一段安全机制。如果第一段安全机制未正常运作,在电梯升降厢的移动速度达前述额定速度之1.4倍(84公尺/分钟)时,机械式刹车器88可借由例如棘爪、棘轮等图中未绘制的结构让滑轮82无法继续转动,滑轮82停止转动会让钢缆89停止作动,停止作动的钢缆89会让电梯升降厢上之安全制动设备启动,使电梯升降厢以渐进方式刹车停止,借以实现限速器8的第二段安全机制。如上所述,限速器8是电梯设备的安全装置中极重要的部分,需要定期检测以确保其能正常运作,在检测内容中,电磁刹车器87与机械式刹车器88即为重点检测部分。
续参阅图1,现今对于限速器8的检测,是借由一台马达91及一台检测仪92来进行。马达91包括一转轴911,可在电梯升降梯未作动的情况下通过转轴911带动滑轮82转动,检测仪92则能用来侦测滑轮82的转速。对于限速器8的检测过程,是先通过马达91的转轴911驱动限速器的滑轮82,再借由检测仪92靠抵于转动的滑轮82的周缘量测滑轮82的转速,随着滑轮82的转速达到对应于电梯升降厢之移动速度为78公尺/分钟的程度时,由检测人员借由双眼观测或确认运作提示音等人为方式确认电磁刹车器87是否启动。当滑轮82的转速持续上升达对应于电梯升降厢之移动速度为84公尺/分钟的程度时,同样由检测人员借由双眼观测等人为方式再次确认机械式刹车器88是否启动,以完成电磁刹车器87与机械式刹车器88之检测。
然而,上述检测过程中,由于马达91与检测仪92是两台独立运作的装置,检测人员不仅需要分别携带、搬运马达91与检测仪92,也必须分次安装两者,使用上不甚便利。而且,在安装及检测操作上,检测人员必须先启动马达91,由马达91带动滑轮82后再由手持检测仪92靠抵于滑轮82进行检测,如此一来,检测人员须得一边监控马达91的转速一边观测检测仪92量测的滑轮82之转速是否符合电磁刹车器87与机械式刹车器88应作动的速度,且检测人员的手部必须将检测仪92持续靠抵在滑轮82上,不仅操作上极为不方便,且由人为观测的检测结果也容易产生检测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携带且易于操作的限速器检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州发企业有限公司,未经东州发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67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过滤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 下一篇:口腔护理吸痰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