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塑性绝缘材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86507.5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7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永兴电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L77/02;C08J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200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胺树脂 聚酰胺 热塑性绝缘材料 合成树脂 绝缘性能 力学性能 熔点 电气绝缘体 化学稳定性 强氧化性酸 自熄性材料 成型加工 抵抗能力 抗冲击性 相对两侧 耐磨性 耐油性 柔软性 包覆 抗酸 制备 成型 潮湿 配方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种热塑性绝缘材料组合物,在配方中选用聚酰胺合成树脂作为原料,且具体设置聚酰胺合成树脂同时包括聚酰胺树脂610和聚酰胺树脂12,且聚酰胺树脂610包覆于聚酰胺树脂12的相对两侧,充分利用聚酰胺树脂12熔点低,成型加工容易,成型温度范围较宽,柔软性、抗冲击性,化学稳定性、耐油性、耐磨性均较好,且属自熄性材料的特点;作为很好的电气绝缘体并且和其它聚酰胺一样不会因潮湿影响绝缘性能,同时考虑到聚酰胺树脂12对强氧化性酸的无抵抗能力,将力学性能优良的聚酰胺树脂610与聚酰胺树脂12相互混合以进一步提升其力学性能及抗酸和绝缘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绝缘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塑性绝缘材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保热塑性绝缘材料应用是指将聚酰胺类热塑性绝缘材料通过配方改性,替代不降解、不可回收环氧树脂材料应用于输配电类产品中电缆支架、电缆桥架、绝缘子、触头盒、穿墙套管、固封极柱、固体绝缘筒等绝缘件的技术,采用新型环保热塑性绝缘材料的输配电设备满足产品的机械和电气性能。
聚酰胺是主链上有酰胺基团重复结构单元的线型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通常称为尼龙。聚酰胺树脂的种类比较多,主要是依据合成单体的碳原子数来分类命名。聚酰胺的性能特征如下:
(1)聚酰胺树脂是一种淡黄色至琥珀色的透明固体,无毒、无味,难燃(也有可燃的品种,但燃烧缓慢),燃烧时散发出一种羊毛或指甲烧焦味。
(2)结晶度高,熔点明细(200℃左右),一般制品可在80~100℃以下温度环境内长期使用。
(3)表面硬度高,耐摩耗性、耐摩擦性优良,摩擦系数为0.1~0.3。
(4)吸水性高,制品中水分含量对制品的尺寸稳定性影响较大。
(5)有良好的冲击强度和耐疲劳强度,可以代替一些金属材料制作机械零件,工作时有润滑性和消音性。
(6)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耐化学药品、耐油、耐海水、耐弱酸、耐弱碱,但不耐强酸。
国际上ABB公司、AEG公司多在研制输配电设备环保材料,并已有产品投入使用,如尼龙材料的固封极柱等。我国目前电力系统中输配电设备材料大量使用环氧树脂,但环氧树脂制造环节有毒,报废后,不能回收再利用,若焚烧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而填埋处理会增加固体废弃物且几百年不降解,不利于环保。
新型材料的绝缘件机械性能和大部分电气性能优于环氧树脂,密度小于环氧树脂,材料阻燃,等级达到V-0级,采用注塑生产工艺,生产周期短、生命期长(可达50年以上);加工后的内应力小、 成品率高,工艺简单,加工成本低,在制造环节中无有毒气体产生,产品可回收循环利用,不影响环境。成本及工效方面,由于比重轻,制造同样体积的绝缘件成本要比环氧树脂节省30%左右;其工效是环氧树脂的6〜8倍。将新材料应用于输配电设备中,成本低于环氧树脂,且材料环保可回收再利用。但在高温和压力下会导致水解,吸水性大。
聚酰胺新型材料并不是一种纯物质,它是由许多材料配制而成的。其中聚酰胺类聚合物(或称聚酰胺合成树脂)是新型材料的主要成分,此外,为了新型材料的性能,还要在聚合物中添加各种辅助材料,才能成为性能良好的塑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塑性绝缘材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绝缘材料组合物按质量份数包括以下组份:
聚酰胺合成树脂40~100份;
填充剂10~40份;
增塑剂2~10份;
稳定剂5~10份;
着色剂2~5份;
润滑剂1~3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永兴电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永兴电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65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