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火耐腐蚀的通信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86083.2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5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沈群华;查东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白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0 | 分类号: | H01B11/00;H01B7/29;H01B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1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本体 通信电缆 防火层 隔热层 密封层 绝缘层 防腐蚀层 防火 耐腐蚀 电芯 通孔 凸槽 阻隔 使用寿命 外部环境 防腐蚀 防火剂 屏蔽层 干粉 火情 灭火 配合 流出 腐蚀 火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火耐腐蚀的通信电缆,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包括防火层、屏蔽层、隔热层、绝缘层、密封层、电芯和防腐蚀层,所述电芯的外表面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绝缘层。该种发明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非常适合通信电缆防火防腐蚀使用,通过设置有防火层和隔热层的配合操作方式,并在凸槽和通孔的配合下,当遇到火情时,凸槽内部的干粉防火剂通过通孔流出,可以有效进行灭火,防止对通信电缆的损坏,通过防火层可以有效对火进行阻隔,通过隔热层可以阻隔发生火灾时,外界产生的温度对电缆本体内部的影响,提高电缆本体的使用寿命,通过防腐蚀层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环境对电缆本体造成腐蚀,适合广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火耐腐蚀的通信电缆。
背景技术
通线电缆是传输电话、电报、传真文件、电视和广播节目、数据和其他电信号的电缆。由一对以上相互绝缘的导线绞合而成。通信电缆与架空明线相比,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稳定性高、保密性好、少受自然条件和外部干扰影响等优点,由多根互相绝缘的导线或导体构成缆芯,外部具有密封护套的通信线路。有的在护套外面还装有外护层。有架空、直埋、管道和水底等多种敷设方式。按结构分为对称、同轴和综合电缆;按功能分为野战和永备电缆地下、海底电缆。通信电缆传输频带较宽,通信容量较大,受外界干扰小,可传输电话、电报、数据和图像等,但是现有通信电缆耐腐蚀性和防火效果差,容易损坏,影响数据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火耐腐蚀的通信电缆,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火耐腐蚀的通信电缆,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包括防火层、屏蔽层、隔热层、绝缘层、密封层、电芯和防腐蚀层,所述电芯的外表面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防腐蚀层,所述防腐蚀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凸槽,所述凸槽的外表面设置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防火层、屏蔽层、隔热层、绝缘层、密封层、电芯和防腐蚀层为堆叠结构,所述防火层、屏蔽层、隔热层、绝缘层、密封层、电芯和防腐蚀层之间设置有热熔胶。
进一步地,所述防火层的材质为耐火纤维布,所述防火层的厚度为1.5cm-6.5cm,所述防火层为堆叠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凸槽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凸槽为环形结构,所述凸槽的外表面为光滑面,所述凸槽的内部填充有干粉灭火剂。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圆形漏斗状结构,所述通孔的小口径一端设置于凸槽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的材质为陶瓷,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1.3cm-4.5cm。
进一步地,所述防腐蚀层的材质为ABS塑料,所述防腐蚀层的厚度为0.3cm-3.8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发明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非常适合通信电缆防火防腐蚀使用,通过设置有防火层和隔热层的配合操作方式,并在凸槽和通孔的配合下,当遇到火情时,凸槽内部的干粉防火剂通过通孔流出,可以有效进行灭火,防止对通信电缆的损坏,通过防火层可以有效对火进行阻隔,通过隔热层可以阻隔发生火灾时,外界产生的温度对电缆本体内部的影响,提高电缆本体的使用寿命,通过防腐蚀层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环境对电缆本体造成腐蚀,简单方便,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缆本体;2、防火层;3、屏蔽层;4、隔热层;5、绝缘层;6、密封层;7、电芯;8、凸槽;9、通孔;10、防腐蚀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白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熟白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60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