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泵站放江的水体治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85974.6 | 申请日: | 2018-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9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晨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晨航 |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0 | 代理人: | 姚金金 |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泵站 水体治理 溶解氧 优选 水生植物 水生态系统 河道水体 环境治理 快速恢复 水质 发黑 鱼类 治理 受损 死亡 | ||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泵站放江的水体治理方法。在泵站放江前的2个月,或在泵站放江前的7‑21天,优选在泵站放江前的12‑16天,更优选在泵站放江前的14天,调节待治理河道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至5mg/L以上,并维持该溶解氧浓度至泵站放江。本发明所提供的水体治理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泵站放江后,水质发黑发臭的问题,可以实现泵站放江后,24h内消除黑臭,72h水质快速恢复的治理效果,从而有效避免了泵站放江后,水生态系统受损的问题,如水生植物、鱼类死亡等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泵站放江的水体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环境要求逐步提高,近年来河道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河道的黑臭现象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通过对研究河道黑臭的污染物来源发现,泵站雨季放江(河)的黑臭水是其主要污染物来源之一。
由于雨水管错接污水、雨污合流制等原因,雨季时,大量雨污水排入水体,引起水质短期恶化,水体发黑发臭,是长期困扰改善城市水体水质的瓶颈问题。
公开号为CN106219813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雨水泵站雨季放江(河)黑臭水处理方法,通过对雨水管道底泥冲刷、雨水井底泥扰动提升、泥砂渣分离以及药剂缓释抑菌削减黑臭进行处理。然而,该方法仍然难以克服放江时,针对大流量排水无法及时、有效进行净化的问题。
公开号为CN106830367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内雨水和/或污水排放处理的净化设施,通过在水中并包围雨水和/或污水排放的排水口的位置设置高透水屏障,形成一高透水性围隔区域,并结合曝气设备、复合生态浮床和载体,实现河道内雨水和/或污水排放处理的净化。然而,该方法需设置挡板柔性屏障等部件,对部件的清洁、损耗和回收均耗费较大的成本。
因此,亟待提供一种操作便捷,且可及时、有效地对放江时大流量排水进行净化,从而防止泵站放江引起黑臭水的水体治理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泵站放江的水体治理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泵站放江的水体治理方法,在泵站放江前的2个月,或在泵站放江前的7-21天,优选在泵站放江前的12-16天,更优选在泵站放江前的14天,调节待治理河道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至5mg/L以上,并维持该溶解氧浓度至泵站放江。
经过本发明的实验研究发现,调节待治理河道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为5-8mg/L可更好的实现对泵站放江后水体的净化效果并维持较低的运行成本。
进一步地,当进行泵站放江后,在放江后的一小时内调节待治理河道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至50mg/L以上,可在短期内快速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利于水体的净化。
而当放江结束后,可将所述河道的溶解氧浓度维持在4-5mg/L,以节约运行成本。
若放江后出现底泥翻泥现象,则调节所述河道的溶解氧浓度至8-10mg/L,待底泥翻泥现象消失后,将所述河道的溶解氧浓度维持在4-5mg/L。
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对溶解氧浓度的调节,可通过物理充氧方法进行,所述物理充氧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旋流曝气、螺旋曝气、射流曝气、纳米曝气、转盘曝气、倒伞曝气及富氧水注射。
其中,所述富氧水注射方式,可包括射流投加、对流接触塔,文丘里反应器等方式。
上述曝气方式均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技术手段进行,本发明不另做限定。
进一步地,为提高曝气充氧效率和增加氧气的扩散速度与范围,可采用水体循环与物理充氧相结合的方法调节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晨航,未经张晨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59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