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智能灌浆系统及配浆方法、水泥浆密度测量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85419.3 | 申请日: | 2018-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1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宪春;周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宜昌江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G01N9/26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 代理人: | 姜荣华 |
| 地址: | 443001 湖北省宜昌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灌浆 测量筒 灌浆系统 输送管 浓浆 压力传感器测量 气体压力 自动智能 感应器 给气管 灌浆泵 多管 配浆 连通 水泥浆 控制器连接 密度测量法 实时监控 灌浆孔 清水阀 气压 通口 下端 清水 | ||
一种自动智能灌浆系统包括浓浆桶、灌浆桶、灌浆泵,所述浓浆桶通过输送管与灌浆桶连通,输送管上设有浓浆阀,清水供管通过清水阀连接在输送管上,灌浆桶经灌浆泵与灌浆孔连通,所述灌浆桶上设有多管压力传感器测量密度系统,多管压力传感器测量密度系统包括至少二个测量筒,每个测量筒长度不相同,所述测量筒下端设有通口,每个测量筒对应连接一根给气管,每条给气管上设置至少一个气体压力感应器,多个气体压力感应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多个所述的测量筒放置在灌浆桶中,每个所述测量筒底部距灌浆桶底部的高度不相同。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气压对灌浆系统的配浆及灌浆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智能灌浆系统及配浆方法、水泥浆密度测量法。
背影技术
现有的水利水电施工工地的灌浆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及缺点:
1、整个系统是人工操作的:调节灌浆浆液密度,调节灌浆浆液压力,开始停止灌浆工作,回浆密度调整,整个灌浆压力、流量、密度等参数记录,都需要人工操作参与。
2、整个灌浆系统涉及设备太多如:浓浆桶、灌浆桶、稳压罐、注浆泵、调压阀等各种设备;还有各种密度、压力、流量等电子传感器;还有各种自来水、进浆管道、回浆管道、压缩空气管道等各种管道交错分布。设备现场错综复杂,布局较乱。
3、由于人工参与配浆密度、手动调节压力、记录等环节,造成整个工作系统运行比较缓慢效率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智能灌浆系统及配浆方法、水泥浆密度测量法,利用气压对灌浆系统的配浆及灌浆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智能灌浆系统包括浓浆桶、灌浆桶、灌浆泵,所述浓浆桶通过输送管与灌浆桶连通,输送管上设有浓浆阀,清水供管通过清水阀连接在输送管上,灌浆桶经灌浆泵与灌浆孔连通,所述灌浆桶上设有多管压力传感器测量密度系统,多管压力传感器测量密度系统包括至少二个测量筒,每个测量筒长度不相同,所述测量筒下端设有通口,每个测量筒对应连接一根给气管,每条给气管上设置至少一个气体压力感应器,多个气体压力感应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多个所述的测量筒放置在灌浆桶中,每个所述测量筒底部距灌浆桶底部的高度不相同。
进一步讲,所述的浓浆阀与所述的清水阀都为电子阀门,控制器实时采取气体压力感应器数据计算浆液密度,控制器通过控制浓浆阀、清水阀调整灌浆桶内的浆液密度。
进一步讲,所述浓浆桶通过输送管经第一换向桶与灌浆桶连通,所述第一换向桶上设有第一进料管、第一溢流管,所述的第一溢流管将水或浓浆导流至灌浆桶。
进一步讲,所述自动智能灌浆系统还包括回浆管,回浆管一端与灌浆孔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换向桶与灌浆桶连通,所述第二换向桶上设有第二进料管、第二溢流管,所述的第二进料管与回浆管连接,第二溢流管将回浆导流至灌浆桶。
进一步讲,连接所述灌浆泵与所述灌浆孔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过压保护装置、进浆流量计。
进一步讲,从灌浆孔至所述第二换向桶的回浆管上依次设有回浆流量计、压力传感器、压力表、调压阀、密度桶。
进一步讲,所述第二换向桶上也设有单管压力传感器测量密度系统,所述单管压力传感器测量密度系统包括一个单测量筒,所述单测量筒下端设有通口,所述第二换向桶上也设有单管压力传感器测量密度系统,所述单管压力传感器测量密度系统包括一个单测量筒,所述单测量筒下端设有通口、下端与单管给气管连通,单管给气管上连接有单管气体压力感应器,单管气体感应器与控制器连接。
一种自动智能灌浆系统的配浆方法采用多管压力传感器测量密度系统进行配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宜昌江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宜昌江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54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