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耦合余热制冷技术和膨胀深冷分离技术的聚烯烃装置排放气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84870.3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0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廖祖维;董轩;黄正梁;杨遥;蒋斌波;孙婧元;王靖岱;阳永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J3/06 | 分类号: | F25J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郑海峰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 余热 制冷 技术 膨胀 深冷分离 烯烃 装置 放气 回收 系统 | ||
1.一种耦合余热制冷技术和膨胀深冷分离技术的聚烯烃装置排放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冷凝单元,其用于接收来自聚烯烃装置的排放气,回收排放气中的重质烃,输出剩余排放气流;
深冷分离单元,接收压缩冷凝单元的气相流股,回收低碳烃类,输出剩余排放气流;
吸收制冷单元,回收压缩冷凝单元的热能,并制得低温冷量,将低温冷量输送到深冷分离单元;
所述压缩冷凝单元包括两级或多级压缩机-冷凝器-气液分离器过程;同一级压缩机-冷凝器-气液分离器过程中,压缩机出口与吸收制冷单元的发生器热端进口连接,经过发生器释放热量后,进入同一级的冷凝器,冷凝器出口和气液分离器入口连接,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与下一级的压缩机连接;聚烯烃装置排放气出口与第一级压缩机-冷凝器-气液分离器过程的压缩机进口连接;最后一级压缩机-冷凝器-气液分离器过程的气液分离器将气相输送到深冷分离单元;
所述深冷分离单元包括多流股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和膨胀机;多流股换热器的热端进口与压缩冷凝单元的最后一级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连接,多流股换热器的热端出口和深冷分离单元的气液分离器入口连接,深冷分离单元的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和膨胀机入口连接,气相经膨胀机膨胀降温后进入多流股换热器的冷端,释放冷量后,输送至火炬进行尾气处理;气液分离器液相出口经过膨胀阀与多流股换热器另一冷端入口相连接,升温后,收集得到低碳烃类;
所述吸收制冷单元包括发生器、气液分离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和流股换热器,吸收制冷单元内的中间介质和发生器冷端进口连接,吸收来自压缩冷凝单元的热量;发生器冷端出口和吸收制冷单元的气液分离器进口连接,气液分离器气相经过冷凝器和膨胀阀成为低压液体,并进入蒸发器冷端入口,经过吸热蒸发后进入吸收器;气液分离器液相经过流股换热器与吸收器液相入口连接,吸收器内中间介质与蒸汽接触吸收后浓度变低,经过流股换热器与发生器冷端进口连接,进行流程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装置排放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制冷单元的发生器为多流股换热器;所述吸收制冷单元的蒸发器产生的7℃低温水和深冷分离单元的多流股换热器的冷端入口连接,释放冷量后,流股温度升到12℃,再返回吸收制冷单元的蒸发器,继续产生7℃冷量,进行流程循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装置排放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冷分离单元中排放气通过膨胀机膨胀降温到-125℃至-130℃之间,同未经深冷的排放气进行换热,实现自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装置排放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吸收制冷单元采用溴化锂溶液为制冷循环的中间介质,未吸收水蒸气前的溴化锂浓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65%,吸收水蒸气后,溴化锂溶液质量分数为55%~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487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