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震塌建筑物内部空间防垮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84465.1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4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徐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莉莉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6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垮塌 建筑主体 侧板 建筑物内部空间 承重杆 固定基 稳定桩 支架 稳定性原理 方便运输 减轻装置 减震装置 内部中空 减小 承接 钢筋 地震 贯穿 安全 力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震塌建筑物内部空间防垮塌装置,包括建筑主体、防垮塌支架和防垮塌侧板,建筑主体的底部一侧固定有固定基,固定基的内部一侧贯穿有稳定桩,稳定桩的顶部通过钢筋固定有防垮塌侧板,该种震塌建筑物内部空间防垮塌装置,在建筑主体的内部一侧设置有防垮塌侧板和防垮塌顶板,防垮塌顶板的长度为建筑主体长度的四分之一,减小了原有装置的体积,两者的内部中空,可以减轻装置整体的重量,方便运输和安装,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防垮塌支架和承重杆对防垮塌顶板和防垮塌侧板进行固定,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三角形的承重杆可以提高减震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当地震来临时可以承接顶部较重的力量,有效的保护人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防垮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震塌建筑物内部空间防垮塌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是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是由于建筑物的倒塌造成的,地震来的快去的也快,往往就发生在几十秒甚至十几秒很短暂的时间,人们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房间内特别是高楼里逃生。
现有的建筑物内部空间防垮塌装置,大多体积较大,稳定性差,对整个屋体进行防垮塌设计,整个装置质量较重,搬运困难,安装极为不便,非常麻烦,且安装好后仅是对屋体进行支撑,若地震过强同样会使装置散开,造成屋体的垮塌,影响人身安全,装置内未设计救生工具,影响人员逃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震塌建筑物内部空间防垮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体积大造成装置稳定性差、安装不方便和装置内无救生工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震塌建筑物内部空间防垮塌装置,包括建筑主体、防垮塌支架和防垮塌侧板,所述建筑主体的底部一侧固定有固定基,所述固定基的内部一侧贯穿有稳定桩,所述稳定桩的顶部通过钢筋固定有防垮塌侧板,且所述钢筋贯穿防垮塌侧板的底部并延伸至防垮塌侧板的内部,所述防垮塌侧板的顶部固定有防垮塌顶板,且所述防垮塌侧板和防垮塌顶板的内部均设置有瓦楞,所述防垮塌顶板的底部固定有承重钢板,所述承重钢板的底部焊接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远离承重钢板的一端连接有承重杆,多个所述承重杆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钮,所述承重杆远离防垮塌侧板的一端固定有防垮塌支架,且所述防垮塌支架的顶部连接有防垮塌顶板,所述防垮塌侧板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置物箱和救生工具箱,且所述置物箱和救生工具箱位于防垮塌顶板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防垮塌顶板的长度为建筑主体长度的四分之一,且所述防垮塌侧板的长度与建筑主体的长度相同。
优选的,多个所述承重杆组成“三角结构”,且其端口分别与防垮塌侧板、防垮塌顶板、防垮塌支架和地面固定。
优选的,所述防垮塌顶板和防垮塌侧板的内部镂空。
优选的,所述瓦楞呈“V形”,且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防垮塌顶板和防垮塌侧板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稳定桩呈“梯形”,且其底部表面积大于其顶部表面积,同时稳定桩采用铁质材料制造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震塌建筑物内部空间防垮塌装置,在建筑主体的内部一侧设置有防垮塌侧板和防垮塌顶板,防垮塌顶板的长度为建筑主体长度的四分之一,减小了原有装置的体积,两者的内部中空,可以减轻装置整体的重量,方便运输和安装,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防垮塌支架和承重杆对防垮塌顶板和防垮塌侧板进行固定,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三角形的承重杆可以提高减震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当地震来临时可以承接顶部较重的力量,有效的保护人员的安全,设置有救生工具箱和置物箱,使用时打开救生工具箱和置物箱,取出工具,可以在地震之后对其下方的人员进行急救和逃生,解决了装置内无救生工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支撑杆侧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莉莉,未经徐莉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44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