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横编机中的移圈针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84338.1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6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孙平范;徐卫东;李立军;邹礼成;胡跃勇;朱信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04 | 分类号: | D04B1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圈针 中段 弯折处 末段 封闭结构 中空结构 横编机 三角形结构 薄片端部 方向相向 接触部位 头部结构 贴合度 外边沿 顶角 贴合 针踵 收缩 尖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横编机中的移圈针,整体分为前段、中段与末段三部分,所述中段、末段的外边沿均为封闭结构,所述末段上设有一向上突出的针踵;所述前段整体为一由中段向头部收缩形成的三角形结构,前段分为两部分,其中靠近中段的一部分边沿为封闭结构,位于前段头部的另一部分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由两薄片组成,两薄片的端部各设有方向相向的弯折处,两弯折处相对的一侧各设有一接触面,且两薄片端部的弯折处通过接触面互相贴合,形成一尖锐的顶角。本发明中移圈针头部两薄片以平面为接触部位,两薄片的贴合度高,移圈针头部结构更为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横编机中的移圈针。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针织横机一般包括一对针床,每一针床都设有排成一列的大量织针。编织线圈时,每一针上形成的线圈能够转移到另一针床的相对针上,将形成线圈和转移线圈组合起来便能编织出各种针织物。
在编织针织物时,因为花型的需要,线圈往往需要在两个针床上进行交替转移,而为了在两个针床之间转移线圈,另一针床上必须存在空针。当另一个线圈被转移到一个针上而该针已持有一个线圈时,两个线圈便会形成一个双重线圈,不再能互相分离开,使得整个编织出现问题。
专利号为99106618.9的发明中公开了一种针织横机用线圈保持设备,文中的每一移圈针都有一个设在其上边的移圈针脚踵和一个设在其尾部的突部。突部包括一种位置设在靠近顶边的第一突部和另一种靠近底边设置的第二突部,移圈针的顶部还设有用来保持针织物线圈的保持件。移圈针作为线圈保持件,当需用已被用来编织一个针织物的针,来编织一个与正被编织的第一针织物不同的第二针织物时,可将保持在该针上的第一针织物的线圈暂时转移到移圈针上,用空下来的针编织第二针织物以后,将第二针织物的线圈转移到其它针或元件上,然后将被保持的线圈返回到空出的针、其它针或线圈保持件上,完成织物的正常编织过程。该移圈针的顶部设有用来保持针织物线圈的保持件,而保持件为一较为平缓的尖针状结构,线圈容易移动、滑脱。一般移圈针由两薄片结合而成,前部为空心结构,顶端向内弯折相接,形成一个向内的弧度,两薄片之间以边沿相接,薄薄的边沿相接处容易出现错位问题,导致勾到或刮到纱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顶端不容易勾刮纱线的横编机中的移圈针。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横编机中的移圈针,整体分为前段、中段与末段三部分,所述中段、末段的外边沿均为封闭结构,所述末段上设有一向上突出的针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整体为一由中段向头部收缩形成的三角形结构,前段分为两部分,其中靠近中段的一部分边沿为封闭结构,位于前段头部的另一部分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由两薄片组成,两薄片的端部各设有方向相向的弯折处,两弯折处相对的一侧各设有一接触面,且两薄片端部的弯折处通过接触面互相贴合,形成一尖锐的顶角。
优选地,所述顶角向针锺所在侧弯折,顶角的后方向内凹陷形成一接线槽。
本发明中移圈针头部两薄片以平面(接触面)为接触部位,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移圈针头部两片为点或线的接触来说,两个平整的接触面的互相贴合更加稳定,偶有错位也不会影响两薄片的贴合度,使得移圈针头部结构更为稳定。同时,顶角的后方向内凹陷形成一接线槽,可以稳定地从织针上转移线圈,避免线圈滑脱,保证织针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顶角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接线槽的角度示意图;
图4~图10为移圈针从织针上接取线圈的过程示意图;
图11~图16为织针从移圈针上取回线圈的过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43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