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促进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浸种剂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84006.3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9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明;李雪梅;李师默;刘庭武;杨文杰;李正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59/16 | 分类号: | A01N59/16;A01N43/08;A01N43/90;A01N33/12;A01P21/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0 | 代理人: | 韩晓斌 |
地址: | 2233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促进 水稻 种子 萌发 幼苗 生长 浸种 | ||
本发明公开了促进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浸种剂,它由氯化胆碱、D‑生物素、维生素C、硝酸镧、硫酸亚铁和水组成,每升浸种剂中:氯化胆碱10‑15g,D‑生物素10‑15mg,维生素C 10‑15mg,硝酸镧8‑10mg,硫酸亚铁20‑30g,其余水。本发明的浸种剂稀释100倍后处理水稻种子12小时,能够提高水稻种子的萌发,并能促进萌发后幼苗的生长发育,提高水稻秧苗的素质,为水稻的高产、稳产打好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浸种剂,具体涉及一种促进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浸种剂。
背景技术
水稻起源于我国,已有五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和世界的五大作物之一,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保证人类基本生活水平的重要生活资料之一。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其最终产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种子的质量是影响水稻最终产量的因素之一,而影响种子质量除了遗传因素外,种子的形成与发育条件、种子的贮藏与加工等等都会影响种子质量。
除了种子本身的质量外,种子处理能够达到弥补种子质量的作用,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使用浸种技术,希望能从源头上防治各种病虫害,提高秧苗素质,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水稻的浸种催芽是一种常用的技术,使种子吸足水分,同时在人工环境中快速整齐发芽,避免了由于外界温度变化大、透气性差、病菌多等多种问题,有效预防多种水稻种传病害。然而直到现在农业上所用的浸种剂仍旧单一,一般的只能用作对种子消毒杀菌,比如用强氯精预防水稻恶苗病等,却无法提高水稻秧苗素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浸种剂,提高水稻种子的萌发,促进种子萌发后秧苗的生长发育,改善秧苗的素质,培育水稻壮苗,为水稻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浸种剂由氯化胆碱、D-生物素、维生素C、硝酸镧、硫酸亚铁和水组成,每升浸种剂中:氯化胆碱10-15g,D-生物素10-15mg,维生素C 10-15mg,硝酸镧8-10mg,硫酸亚铁20-30g,其余水。
该浸种剂的具体制备步骤是:
(1)取重量20-30g硫酸亚铁溶解于适量的水中,待溶解后加入维生素C 10-15mg,再充分溶解2小时以上;
(2)在上述(1)中加入氯化胆碱10-15g,充分混合;
(3)在上述(2)中分别加入D-生物素10-15mg和硝酸镧8-10mg,充分溶解混合;
(4)在上述(3)中加水定溶至1000ml,充分混合,得到促进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浸种剂。
该浸种剂的使用方法是:用水稀释100倍液进行水稻浸种,浸种时间12小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浸种剂同时包含某些营养物质和调控物质,不同于其他单一杀虫、杀菌、调控或营养的浸种剂,共同作用于水稻种子,以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从而达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本发明的浸种剂是由氯化胆碱、D-生物素、维生素C、硝酸镧、硫酸亚铁和水组成,各组分协同作用;氯化胆碱是一种饲料添加剂,属于B维生素,其大鼠经口LD50为 6640mg/kg,无毒;D-生物素、维生素C是安全、无毒的维生素类物质;硝酸镧、硫酸亚铁属于盐类,形成的调理剂是高效、无毒的,在水稻生产上应用是安全的,符合绿色农业的防治要求。
3、硫酸亚铁对水稻种子萌发有某些特殊的功能;铁有二价、三价,而亚铁二价才能被植物所吸收,维生素C有稳定二价的作用,不被氧化为三价的作用;同样硝酸镧有促进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特殊功能,另外铁与镧两种元素配合可以克服单盐毒害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师范学院,未经淮阴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40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