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网络物理风险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81457.1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1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林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57 | 分类号: | G06F21/57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王荔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设备 可穿戴 风险检测 网络物理 应用场景 陀螺仪传感器 用户行为变化 加速度变化 加速度计 交通方式 密码输入 使用场景 输入密码 输入习惯 数据安全 信息分析 行为分析 隐私信息 泄露 捕捉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网络物理风险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模拟一套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应用场景;步骤二、在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操作:包括不同的交通方式、手动输入密码;步骤三、通过程序捕捉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传感器在不同应用场景中收集到的设备的加速度变化情况和旋转情况;步骤四、根据收集的信息分析用户行为变化和是否存在密码输入等风险。本发明的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网络物理风险检测方法,通过对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输入习惯分析,避免了用户的行为分析和密码等隐私信息通过可穿戴智能设备而被泄露出去的风险,更大程度上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的网络风险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网络物理风险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可穿戴智能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流行,市场上存在的可穿戴智能设备数量越来越多,但于此同时,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安全性也受到了挑战,比如曾发生过追踪宠物位置的智能狗环(类似于可穿戴智能设备)被黑客入侵,而导致罪犯对宠物进行非法捕捉的事件,所以对用户来说,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安全性仍是一大关注点,而对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型智能设备而言,其中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传感器会暴露出的问题其实还很多,比如一旦出现信息泄露,用户的行为分析和密码等隐私信息都可能通过可穿戴智能设备而被泄露出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网络物理风险检测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网络物理风险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模拟一套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应用场景;
步骤二、在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操作:包括不同的交通方式、手动输入密码;
步骤三、通过程序捕捉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传感器在不同应用场景中收集到的设备的加速度变化情况和旋转情况;
步骤四、根据收集的信息分析用户行为变化和是否存在密码输入等风险。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步骤一中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步行、公共交通出行。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步骤二中,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在使用过程中手动输入密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网络物理风险检测方法,通过对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输入习惯分析,避免了用户的行为分析和密码等隐私信息通过可穿戴智能设备而被泄露出去的风险,更大程度上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使用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网络物理风险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模拟一套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应用场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14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