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餐厨地沟油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80956.9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1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袁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华平 |
主分类号: | C11B13/00 | 分类号: | C11B13/00;C11B3/16;C11B3/00;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沟油 除杂 过滤机 接料斗 处理系统 存放池 水渣 三相卧式离心机 静置沉降 输出装置 左侧区域 倒锥形 加热釜 螺旋泵 絮状物 预分离 沉降 上端 称重 除臭 浆料 去除 湿热 吸风 下端 废弃物 过滤 化验 凝结 输出 节约 外部 | ||
本发明涉及地沟油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餐厨地沟油处理系统。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全封闭的接收存放池,接收存放池的上端设有倒锥形接料斗,接料斗上设有吸风除臭口,接料斗的下端连接地沟油除杂过滤机,经过地沟油除杂过滤机将接料斗输入的原料进行除杂过滤,地沟油除杂过滤机将除杂的废弃物直接通过输出装置进行输出,经过地沟油除杂过滤机除杂后的浆料通过螺旋泵输送到称重化验箱内,接收存放池的外部左侧区域设置有湿热加热釜。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处理系统采用先静置沉降去除原料中部分的水渣,采用充分的静置的处理使得絮状物凝结,并经沉降预分离原料中的部分水渣,减少了三相卧式离心机的负荷,充分节约了电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沟油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餐厨地沟油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欧美发达国家,餐厨垃圾产生量较少,大多是在厨房安装一台破碎机,将餐厨垃圾割碎,用水冲到市政下水管网中。该方法成本低,占地小,操作方便,但无产品,无资源回收,而且要耗费水资源。20世纪末,日本茬原公司和新加坡Oradora公司曾利用热处理方法对有机垃圾加热烘干实现饲料化。该工艺灭菌较彻底,对垃圾中的营养成分实现了资源回收,可回收部分油脂,但纯粹利用热源烘干水分,能耗很大。韩国E.A.TECH公司采用脱水、干燥实现饲料化,并回收部分油脂、沼气,但会产生废水,无法实现零排放。韩国天湖产业株式会社等采用焦炭化技术,将餐厨垃圾制成可燃焦炭。
为适应餐厨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需要,近几年来国内引进、开发的餐厨垃圾适用技术以饲料化、肥料化为主。
目前餐厨垃圾饲料化的主要技术有生物法和物理法。
生物法采取微生物发酵技术制成发酵饲料添加剂,这种处理工艺一般周期较长、需要对菌种进行选择管理、工艺较复杂。2002年陈建乐申请的中国发明专利CN02155417.X公开了一种利用餐厨废弃物生产高钙多维酵母蛋白饲料的方法。2003年丁志勇申请的中国发明专利CN03132556.4提供的是一种餐厨垃圾生物饲料化方法。它包括固液分离、油水分离。分离出的油脂经过乳化、氢化处理制成脂肪酸钙颗粒。分离出的水分加入饲料酵母菌发酵得到含饲料酵母菌的种液。固体经高压灭菌后与含饲料酵母菌的种液混合、发酵,发酵物烘干后粉碎制成饲料。将餐厨垃圾转化成具有高附加值的脂肪酸钙和高蛋白质饲料。整个生产过程无任何污染物的排放,无二次污染。2004年上海铭新环卫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中国发明专利CN200410017324.2采用预处理(除杂、脱水、脱脂)→再生蛋白饲料(湿物料干燥、粉碎)→再生油脂(油脂分离提取)→再生发酵饲料四段工艺处理餐厨垃圾,达到废液零排放。2004年华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系邬苏焕等人利用固态发酵的方法对城市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制造富含菌体蛋白的饲料。研究中采用多种酵母菌和霉菌混合发酵,筛选出了(白地霉F-1,米曲霉F-6)为优势菌种组合,并考察了发酵条件,最终得到的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3.87%,比原料增加了6.85%。北京嘉博文公司近年来开发出一种采用高温生物处理餐厨垃圾制取生物有机肥和生物饲料添加剂的技术,该公司在北京运作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比较成功,建成几个小型的餐厨垃圾资源回收处理站并成功投入运行。该方法优点是成品中能较多的保留氮、处理方法简单、适合于餐厨垃圾相对集中处理,不足之处是无油脂回收,且在产品中,餐厨垃圾实际上只是作为一种添加剂,只占10%(干基),其它为麦麸、玉米皮等。
目前,地沟油属于餐厨垃圾比较常见的垃圾,国内利用上述技术建立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均存在资源化程度欠佳,排污收费和政府补贴负担偏重,致使垃圾收集和工程运营不畅,导致大部分处理厂处于停产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餐厨地沟油处理系统,它的原料接收池采用全封闭结构,留吸风除臭口最大限度的减少臭气外溢,减少了臭气的污染,提高了操作车间的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华平,未经袁华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09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