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铜铝铜复合板及制备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80309.8 | 申请日: | 2018-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5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金;宋仁伯;胡芳菲;苏盛睿;陈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15/20 | 分类号: | B32B15/20;B32B15/01;B32B37/06;B32B37/10;B32B37/08;C22F1/04;C22F1/08;B21B1/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铜铝铜 复合板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公开一种具有高强度、良好成形性的铜铝铜层状复合板,具体涉及该种新型复合板的组元设计及制备工艺。本发明所述复合板包括:上下表面纯铜层,内部层选取高强铝合金。所述高强复合板通过轧制工艺制备而成,具体工艺步骤包括:板材预处理,控制温轧复合,后续退火处理。所述工艺步骤关键在于控制预处理层状板材的单道次大压下轧制,并通过调节后续退火工艺获得所需要力学性能。复合板强度较纯铜铝复合板强度有显著提高,有利于材料的轻量化开发,拓宽铜铝复合板的应用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涉及一种高强铜铝铜复合板的组员设计和轧制工艺,用于拓宽铜铝复合板的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铜铝层状复合板,尤其是具有铜/铝/铜“三明治”结构复合板在研究和产业界得到很广泛的关注,其被应用于电子、电力及汽车等领域。铜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但其价格较高,并且密度较大;铝或铝合金具有轻质且成本较低的特点。铜铝铜复合板以铝层为内部基体,承担主要力学性能,外表铜层起到导电作用,具有轻质、导电导热良好等特点。
层状复合材料,不同于传统板材,其界面结合性能至关重要。在成形过程中,良好的界面结合是基本保障。层状金属复合板加工方法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固-固相复合法、液-固相复合法、液-液相复合法。具体方法主要有爆炸焊接、轧制复合、扩散连接、挤压复合、搅拌摩擦焊等,也相继开发了激光覆层、气相沉积、原位自蔓延生长和超塑性连接等新加工技术。其中,轧制复合法,由于成本低、加工工艺简单等特点,是最容易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方法。迄今为止,全世界80%左右的复合板材采用轧制复合法制备而成。
铜/铝复合板的力学性能在应用过程中也应予以考虑。以输电设备铜包铝复合排为例,在保证核心导电性能的同时,需要提高材料强度和成形极限。选取高强且成形性良好的铝合金基层是一种有效途径。高强变形铝合金品种范围广,如7075铝合金(Al-Zn-Mg-Cu)具有强度高的特点,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结构材料。基于其高强特性,如果将7075铝合金作为铜/铝复合板内部基层,对于提高复合板力学性能是一种新的尝试。在Cu/Al/Cu“三明治”结构,中间7075层将提供基体强度,两侧铜表层则起到导电作用。此外,如高强6061铝合金、5083铝合金也有当做内部基层的潜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选取合适的组员材质,利用单道次大压下温轧及后续退火工艺,获得具有高强特征的铜铝铜复合板。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铜铝铜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复合板具有“三明治”结构,两侧为纯铜层,内侧为铝合金层;其中,所述铜铝铜复合板通过轧制工艺制备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铝合金层为7075铝合金、6061铝合金、5083铝合金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纯铜层厚度为0.2~2mm。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铝合金层厚度为4~10mm。
一种如上所述高强铜铝铜复合板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
(1)首先对板材表面进行预处理,之后密封所有接触边缘;
(2)将叠合板材加热至290-310℃,保温15-25min,经单道次大压下控制轧制,压下率为80%,复合板材空冷至室温;
(3)通过后续热处理改善复合板力学性能,退火温度为300℃-500℃,退火时间为2.5-3.5小时,获得所需要的力学性能。
进一步地,板材预处理至关重要,铝合金首先经过固溶处理后水淬。为去除表层氧化膜以及杂质,铝合金板材经由氢氧化钠溶液(10wt%)清洗20分钟,铜板经由盐酸(5wt%)清洗5分钟。之后两种板材接触表面均用直径0.5mm不锈钢钢丝刷打磨,以露出内层新鲜金属。为防止氧化层再次形成,所有铜铝铜“三明治”结构边缘在经过清洗和钢丝刷打磨后,迅速用铝胶带粘贴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股份公司,未经北京科技大学;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03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燃内饰顶板以及使用该顶板的车辆
- 下一篇:一种无卤无铅环保型LED灯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