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生态系统治理微污染源水体方法及微生物曝气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179807.0 申请日: 2018-10-10
公开(公告)号: CN109110913A 公开(公告)日: 2019-01-01
发明(设计)人: 李秋华;张华俊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中环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2F3/02 分类号: C02F3/02;C02F3/32
代理公司: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代理人: 郭防
地址: 550001 *** 国省代码: 贵州;5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微生物 水生态系统 微污染源水体 清水 曝气装置 曝气 污水 治理 微生物附着 安装方便 沉淀处理 集中收集 曝气处理 人工管理 深度处理 污水集中 装置结构 自动维护 微孔 配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微生物曝气配合水生态系统治理微污染源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微污染源水体的集中收集;(2)沉淀处理;(3)微生物曝气处理;(4)采用清水型水生态系统进行深度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曝气配合水生态系统治理微污染源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对微污染源水体的集中收集时污水先经粗细两道格栅拦截垃圾杂物,然后在集水池中停留2h以上以沉淀细小颗粒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曝气配合水生态系统治理微污染源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沉淀池大小为5~10m2,深度1~2m,沉淀处理的时间为2h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曝气配合水生态系统治理微污染源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对污水进行微生物曝气处理时,微生物附着在填料上,水体溶氧在2~4mg/L,处理时间为12~24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曝气配合水生态系统治理微污染源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清水型水生态系统的水域面积为污水量的10倍以上,进水量为该清水型水生态系统中水总体积的10%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曝气配合水生态系统治理微污染源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清水型水生态系统构建时包括如下步骤:

(4.1)底泥预处理:对河流、水库或湖泊底泥用生石灰进行病菌消毒处理;

(4.2)水生高等植物群落构建:注入底水10~30cm,一周后,泼洒用步骤(4.1)中底泥与水混合成的泥浆,使藻类产生絮凝沉降,待水体澄清后进行高等植物群落的构建:

(4.2.1)底部种植沉水植物,种植覆盖率为60%水面面积以上;

(4.2.2)岸边浅水区域片植或丛植挺水植物,待栽种植物成活后,分阶段增加水体深度,控制水体深度在1~2m;

(4.2.3)水面种植浮叶植物;

(4.3)底栖动物群落构建:植物群落成活后,在全水面范围内均匀投放底栖动物,包括螺、蚌和虾;

(4.4)浮游动物群落构建:整个水面均匀投放培育好浮游动物;

(4.5)鱼类群落构建:投放肉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

(4.6)微生物群落构建:在水体中间悬挂若干微生物附着网,并在岸边浅水区域放置石块作为附着基,附着网上端用浮球使其漂浮于水面,下端采用石龙使附着网垂直于水中,并做好固定工作;

(4.7)简单地系统维护:定期清理水体中的杂物及动植物残体,刈割移除部分沉水植物;冬季底栖动物和鱼类固定效率低的时候捕捞移出部分成熟个体,再投放相同比例的幼体;定期将微生物附着网膜拿出冲洗干净,提高微生物的附着与处理效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生物曝气配合水生态系统治理微污染源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1)中底泥预处理时生石灰用量为每667m2用50~75kg;所述步骤(4.2.1)中沉水植物包括苦草和蓖齿眼子菜,比例为10:1,挺水植物为香蒲、再力花、鸢尾、水葱和菖蒲中的一种或几种,种植间距控制为10~20cm,浮叶植物为睡莲、菱和田字萍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步骤(4.3)中螺为环棱螺,蚌为无齿蚌、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中的一种或几种,螺的投放密度控制在10个/m2,规格1g/个,蚌的投放密度控制在0.2个/m2,1~2龄;所述步骤(4.4)中浮游动物为轮虫、枝角类浮游动物,枝角类包括蚤状溞、大型溞、隆线溞、哲水溞、方形网纹溞、透明溞和盔形溞中的一种或几种,轮虫包括晶囊轮虫、异尾轮虫和臂尾轮虫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步骤(4.5)中肉食性鱼类为鳜鱼、乌鳢和青鱼中的一种或几种,滤食性鱼类为鲢和/或鳙鱼,杂食性鱼类为鲴鱼,所有鱼类规格均为5~10cm,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投放密度0.01尾/m3,滤食性鱼类投放密度0.05尾/m3;所述步骤(4.6)中微生物附着网长宽规格为5~10m×1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师范大学;贵州中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师范大学;贵州中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980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