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录制节目回放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78180.7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6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孙红兵;周旭成;张刚;魏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433 | 分类号: | H04N21/433;H04N21/4408;H04N21/472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王荔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数据 回放 电子设备 录制节目 录制 解密 读取 音视频内容 回放模块 加密模块 加密数据 解密模块 录制模块 录制文件 加密 播放录制文件 节目音视频 头部读取 电子产品 保存 传播 节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录制节目回放的系统,包括录制模块,回放模块,加密模块,解密模块;录制模块用于节目音视频内容的录制及将录制的音视频内容保存至指定的文件中,加密模块用于读取进行录制的电子设备的设备数据,并对读取的设备数据进行加密,然后将加密数据插入至录制文件的头部,解密模块用于从被加密的录制文件的头部读取加密数据并进行解密及将解密得到的设备数据与当前需要进行回放的电子设备的设备数据进行比较,并仅在解密得到的设备数据与当前需要进行回放的电子设备的设备数据相一致时才调用回放模块播放录制文件内的音视频内容。本发明的系统可防止录制的节目在不同的电子产品上回放,从而提升录制节目传播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录制节目回放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都进入了数字化的发展浪潮,伴随着数字化的浪潮,数字机顶盒、数字电视、空调、智能冰箱、智能家电等都开始普及,随着数字机顶盒等软件客户定制型产品的全球普及。节目录制回放功能成为了机顶盒等产品的标配,同时对录制内容的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障节目传播的安全性,一般对于录制节目都需要保证仅在录制设备上进行回放,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无专门针对录制节目回放安全控制的系统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控制录制节目回放的系统及方法,可防止录制的节目在不同的电子产品上回放,从而提升了录制节目传播的安全性,能较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录制节目回放的系统,嵌于电子设备内,包括录制模块,回放模块,加密模块,解密模块;所述录制模块用于节目音视频内容的录制,并将录制的音视频内容保存至指定的文件中,录制模块与加密模块相连,加密模块用于读取进行录制的电子设备的设备数据,并对读取的设备数据进行加密,然后将加密数据插入至录制文件的头部,加密模块与解密模块相连,解密模块用于从被加密的录制文件的头部读取加密数据并进行解密,然后将解密得到的设备数据与当前需要进行回放的电子设备的设备数据进行比较,并仅在解密得到的设备数据与当前需要进行回放的电子设备的设备数据相一致时才调用回放模块播放录制文件内的音视频内容,解密模块与回放模块相连,回放模块用于回放录制的音视频内容;
本发明的控制录制节目回放的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节目的录制,并对录制好的录制文件结合录制设备的信息进行加密,在回放录制节目时,首先需要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同时,还需要通过比对设备信息判定回放设备是否与录制设备为同一设备,若回放设备与录制设备不是同一设备则不会进行录制节目的回放,从而保障了录制节目传播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数据为电子设备的序列号数据,且所述加密模块具体是读取电子设备的序列号数据,并通过密钥对序列号数据进行加密后将加密的数据插入录制文件的头部,电子设备的序列号数据具有唯一性,每个电子设备的序列号数据均不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采取通过结合电子设备的序列号数据对录制节目进行加密,并在后期比对时直接对录制设备的序列号数据与进行回放的电子设备的序列号数据进行比对即可判定回放设备是否与录制设备为同一设备,非常简便且实用。
进一步地,所述加密模块在将加密的数据插入录制文件的头部具体是采用填充的方式向录制文件的头部填充固定长度的加密数据。
同时,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录制节目回放的方法,包括上述的一种控制录制节目回放的系统,且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录制模块在用户启动录制时进行节目音视频内容的录制并将录制的内容保存到指定的文件中;
B.当用户停止录制时加密模块读取电子设备的设备数据,并对读取的设备数据进行加密,然后将加密数据插入至录制文件的头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81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