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FOD允修极限确定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77436.2 | 申请日: | 2018-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25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 发明(设计)人: | 宋迎东;吴娜;胡绪腾;贾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7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陈国强 |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发动机 叶片 fod 极限 确定 方法 | ||
1.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FOD允修极限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光滑叶片模型,并基于该光滑叶片模型构建缺口型损伤叶片维修区域的缺口型硬物损伤模型,得到缺口型硬物损伤叶片模型;
(2)工作转速下,对光滑叶片模型及缺口型硬物损伤叶片模型进行前6阶模态分析;
(3)确定各阶模态下缺口为最大危险位置时的应力分布梯度,并记录任意相同点的振幅位移;
(4)基于临界距离理论,计算光滑叶片模型及缺口型硬物损伤叶片模型的疲劳强度;
(5)计算疲劳强度的下降程度,绘制其关于缺口深度的关系曲线;
(6)取疲劳强度下降程度40%作为可修准则判断该损伤叶片是否可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叶片FOD允修极限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在缺口模型建立时选取维修缺口区域的底部半径及深度作为特征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叶片FOD允修极限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维修缺口区域的底部半径R与深度D 之间的关系为R=5D、R=7D、R=15D或R=20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叶片FOD允修极限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对工作转速下的光滑叶片模型及缺口型硬物损伤叶片模型的6阶模态分析,该过程将共振状态作为一个危险状态,先进行稳态分析,再进行模态求解,叶片加载为位移约束及转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叶片FOD允修极限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确定各阶模态下缺口为最大危险位置时的应力分布梯度,并记录任意相同点的振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叶片FOD允修极限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和(5)中,基于临界距离理论,计算光滑叶片模型及缺口型硬物损伤叶片模型的疲劳强度,并得到疲劳强度下降程度关于缺口深度的关系曲线,以疲劳强度下降程度40%作为维修极限,用以判断维修后叶片是否能够使用;
其中,疲劳强度下降程度的计算公式为: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743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