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产品贮存寿命预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76805.6 | 申请日: | 2018-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93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军;周芳;杨学印;胡彦平;王薇;范晔;杨璐;李鑫淼;陈靖怡;许玉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04;G06F119/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产品 贮存 寿命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数据产品贮存寿命预测方法,通过在线测试和离线测试获取得到的该数据产品各应力水平下加速退化数据,提出了一种利用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信息的数据产品贮存寿命评估方法,通过此方法获得该数据产品在各加速应力水平下的伪寿命,并结合温度加速模型评估得到该数据产品在正常应力下的贮存寿命。充分利用在线测试数据采用当量离线性能参数数据有效增加伪失效寿命估计过程中的可用信息量,提高伪失效寿命估计精度;引入温度因数有效将在线测试数据转换成当量离线数据,进而达到充分利用试验获取的数据更有效的完成产品寿命评估;引入线性激活能理论,使得在加速模型的选取上更为合理,选用修正的三参数Arrhenius方程作为加速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靠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数据产品贮存寿命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产品寿命与可靠性水平的提高,产品贮存条件下的失效数据很难获取,几乎没有,使得传统的基于失效数据的寿命与可靠性评估方法模型已难以满足工程评定要求,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加速试验被引入到寿命与可靠性评估领域,通过提高产品所处环境应力水平,开展实验室模拟试验,获取高应力条件下产品的性能退化数据,然后借助轨迹拟合和加速模型,外推正常应力条件下产品的寿命,成为解决高可靠、长寿命产品可靠性评估问题的重要途径。
针对产品在温度应力影响下的加速性能退化试验方法,采用有效的加速试验方法可以获得有效的试验数据,但获取的数据分为在线测试数据和离线测试数据,且在线测试数据获取较为便捷并不会影响试验的进程,而离线测试数获取则需要暂停试验且恢复至常规环境进行离线测试,直接影响试验的进程。因此,在试验方案设计阶段就会考虑尽可能少的中断试验进行离线测试,在试验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进行在线测试。但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在线测试数据存在温漂效应,直接用于产品寿命预测是不合适的,而仅仅通过离线测试数据进行产品寿命预测,又因为数据量少的问题导致预测结果存在一定误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数据产品的加速性能退化试验及寿命评估方法问题,通过在线测试和离线测试获取得到的该数据产品各应力水平下加速退化数据,提出了一种利用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信息的数据产品贮存寿命评估方法,通过此方法获得该数据产品在各加速应力水平下的伪寿命,并结合温度加速模型评估得到该数据产品在正常应力下的贮存寿命。
(二)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产品贮存寿命预测方法,具体流程如下:
A1:采用基于恒定温度应力的加速贮存试验方法对数据产品开展加速试验,获得数据产品在不同温度应力水平下的性能参数在线退化数据和离线退化数据;
A2:对数据产品在线退化数据和离线退化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该数据产品性能参数数据退化轨迹模型以及伪失效寿命估计;
A3:根据伪失效寿命加速模型及伪失效寿命估计得出数据产品在正常温度应力下的贮存寿命预测。
进一步地,所述A1加速试验方法为:
A11:以数据产品性能参数作为测试指标,采用恒定应力施加方式,试验应力类型采用温度单应力,取n个不同的应力水平{Ti}(i=1,2,…,n),Ti为温度应力水平;
A12:在n个应力水平下各安排m个试验样本,并将各个试验样本置于相应的温度应力水平下进行试验,试验期间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在线测试,定期恢复至正常应力水平对所有样本进行离线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68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