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低电压通用的静电保护的静电阻抗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76511.3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1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颖异;裴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宽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2 | 分类号: | H02H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阻抗器 高低电压 静电保护 通用的 静电 可释放 新颖性 集成电路 携带 | ||
本发明结构具有新颖性和通用性,适用于各种集成电路中,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低电压通用的静电保护的静电阻抗器结构,静电携带能量较高或较低时均可释放电流,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静电保护电路(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低电压通用的静电保护的静电阻抗器结构。
背景技术
ESD 是英文 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的简称,它的产生通常是由于摩擦作用使物体带上静电,当带电物体接近或者接触另一物体时,由于存在电势差,电荷便会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移的过程中可能会发出响声甚至有电火花出现。由于放电的时间很短,电流又很大,器件很容易被烧毁。随着技术的进步,工艺的改进,微电子器件的尺寸降低,集成度提高,因此静电放电对微电子器件的危害日趋严重。在 CMOS 集成电路领域早已进入深亚微米阶段并已经实用化,栅氧厚度更薄,使得栅氧的击穿电压大大降低,因此,微电子元器件对静电变得更加敏感。为了保证芯片的正常工作,必须应用各种抗静电放电损伤的技术,使静电对电子元器件的危害减低到最小程度。
根据专利“谢婷婷,周业成,王勇,倪文海,徐文华. 一种ESD电路的RC型静电钳位电路[P]. 浙江:CN106532671A,2017-03-22. ”(参考文献1)当静电携带能量较大时,VDD电压开始升高,此时net1节点体现的是电容电压,这个电压大小为GND,但随着VDD持续升高,图1中的反相器工作后,在节点net3处的电压将为高电平,晶体管MN1迅速开启,在VDD与GND之间形成一个阻值极小的导通电阻,使VDD开始向GND放电。在经过一段由RC值决定的时间后,net1处的电压等同于VDD,晶体管MN关闭。当静电携带能量较小时,net1这个节点的电压开始逐步抬升,但是由于能量较低,导致net1的电压无法触发反相器的电平翻转,所以MN无法导通,电流也无法释放。所以在低压情况下,该ESD电路无法进行电流释放。
根据“李志国,余天宇,张颖,孙磊,潘亮.基于RC触发NMOS器件的ESD电路设计[J].半导体技术,2014,39(08):579-583”(参考文献2)提出的一种基于RC触发NMOS器件的的ESD电路结构。该电路结构中,为了在高压和低压皆可实现触发,该文献设计了一种门驱动的ESD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该电路结构可以实现高电压和低电压触发,但是当电源电压变化低于NMOS管的阈值电压时,NMOS将无法触发,所以无法实现更低电压的放电。
综上,为了实现低电压和高电压皆可触发,且为了降低设计的难度和时间,本发明提出一种高低电压通用的静电保护的静电阻抗器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ESD电路无法在静电能量较低时释放电流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个可以同时在引脚携带高能量和低能量释放电流的ESD电路结构如图3所示。电阻R31的一端连接VDD电压端,电阻R31的另一端连接A节点,电容C32的一端连接A节点电容C32的另一端连接GND接地端;PMOS管M31的栅极连接A点,PMOS管M31的源极接VDD电压端,PMOS管M31的漏极接B节点。二极管D31的正极连接B节点,二极管D31的负极连接GND接地端。B节点连接反相器INV31的输入端,反相器INV31的输出端连接反相器INV32的输入端。反相器INV32的输出端口接于NMOS管M32的栅极,NMOS管M32的漏极接VDD电源端,NMOS管M32的源级连接GND接地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宽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宽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65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