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E-Mirror中跟随车速自动调节垂直视角的机制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74777.4 | 申请日: | 2018-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6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源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麦道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04 | 分类号: | B60R1/04;B60R1/12;B60R1/2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诺正鑫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9 | 代理人: | 罗华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irror 跟随 车速 自动 调节 垂直 视角 机制 | ||
本发明提出一种E‑Mirror中跟随车速自动调节垂直视角的机制,通过本发明的E‑Mirror中跟随车速自动调节垂直视角的机制应用于第三代内后视镜上进行控制,可以剪裁出与实时车速适配的垂直视角的图像并在液晶屏显示的,给驾驶者提供最适合当前车速的汽车后方场景,且剪裁出的图像分辨率和液晶屏分辨一致,以达到液晶屏高清显示图像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备控制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E-Mirror中跟随车速自动调节垂直视角的机制。
背景技术
自从1908年迄今为止,汽车内后视镜一直用于观察车辆后方交通工况,帮助降低碰撞事故发生概率,但其构造基本上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对于第一代内后视镜,只要存在有阻挡光线的人或者物体就会严重影响对汽车后方状况的观察。即便是第二代汽车内后视镜,相比于第一代汽车内后视镜,除了提供自动防眩以外,基本构造也并无变化,还是基于光线反射的原理。到了第三代汽车内后视镜系统,构造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来内后视镜位置,将由一块相同比例和尺寸的液晶屏来取代原来平面镜子;安装于汽车后方(后窗的顶部,或者尾部中间的位置)的高清摄像头,将拍摄的影像传送到液晶屏上显示。
然而,现有的第三代汽车内后视镜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汽车有很多种车型和牌子,每个牌子和车型的摄像头或液晶屏的分辨率无法统一规格,当摄像头和液晶屏的分辨率不一样时,如果将摄像头的内容全部显示在液晶屏上,那么会导致显示的图像是几何失真的;
(2)汽车车速的不同会影响驾驶者所需要的汽车后方的场景的垂直视角会不同,车速越快,所需要的汽车后方的场景的垂直视角越远,现有的第三代汽车内后视镜中无论车速如何,液晶屏所显示的图像垂直视角不会改变,无法给驾驶者带来良好的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E-Mirror中跟随车速自动调节垂直视角的机制,用于剪裁出与实时车速适配的垂直视角的图像并在液晶屏显示的,且剪裁出的图像分辨率和液晶屏分辨一致,以达到液晶屏高清显示图像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E-Mirror中跟随车速自动调节垂直视角的机制,包括高清摄像头、视频捕获模块、图形显示驱动模块、液晶屏、MCU模块、CAN收发器,所述高清摄像头拍摄汽车后方的场景,所述视频捕获模块对拍摄出的后方的场景进行捕获并传输至所述图形显示驱动模块中,所述CAN收发器将汽车的实时车速传输至所述MCU模块,所述MCU模块根据实时车速给所述图形显示驱动模块发送剪裁指令,所述图形显示驱动模块根据剪裁指令对拍摄出的后方的场景剪裁出与实时车速适配的垂直视角的图像并在液晶屏显示出来,其中,汽车的实时车速不同时,所显示图像的垂直视角也不一样。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MCU模块相连接的切换开关,当汽车的实时车速为0时,所述切换开关将所述液晶屏切换至平面镜,此时所述高清摄像头停止工作,平面镜显示车内后方的场景。
进一步的,当汽车的实时车速为0~120公里/小时,且汽车的车速连续递增时,所显示图像的垂直视角由近到远连续调节。
进一步的,当汽车的实时车速大于120公里/小时,所显示图像的垂直视角为最远的垂直视角。
进一步的,所述视频捕获模块的视频的传送标准为AHL,所述视频捕获模块的型号为TW9971。
进一步的,所述视频捕获模块的视频的传送标准为TVI,所述视频捕获模块的型号为TP2825。
进一步的,所述MCU模块的型号为STM32F103。
进一步的,所述图形显示驱动模块的型号为TW8836AT。
进一步的,所述CAN收发器的型号为TJA1040T。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麦道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麦道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47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