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轧硅钢铸坯质量控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73697.7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55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高振宇;孟劲松;陈春梅;刘文鹏;张智义;王洪涛;李亚东;张仁波;周旭;赵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02 | 分类号: | B21B1/02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轧 硅钢 质量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轧硅钢铸坯质量控制的方法,硅钢有害元素含量:硫含量≤0.0080%,氮含量≤0.0030%,铌+钒+钛易形成碳氮化物元素整体含量≤0.0150%,在连铸硅钢板坯二冷区域凝固过程中,在固液相比25%~60%的冶金长度范围内,采用凹型冷却辊;凸型板坯形成之后,增设感应加热装置;采用平辊冷却辊消除板坯凸度即“鼓肚”。在不改变企业高牌号电工钢整体生产流程的基础上,减轻钢质洁净度控制难度,通过连铸冷却工艺的改变及控制,结合类似铸坯轻压下方式,保留柱状晶的原始晶体位向结构,但却抑制铸坯柱状晶异常发展;促进夹杂等有害生成物上浮及避免在中心线偏聚,改善铸坯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轧硅钢铸坯质量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工钢产品是应用广泛的金属功能性软磁材料,主要应用于各类电机及电器的铁芯制造领域。随着各行各业自动化化程度的提升及高效电机的发展,表面质量优异电磁性能高效化需求成为高牌号电工钢产品的发展趋势。
现代无取向电工钢生产中,随着牌号的提高,均要求主要合金元素含量提升、钢质洁净程度提高,并且采用电磁搅拌装置,控制铸坯内在质量,生产控制难度加大、附属装备增加、生产周期长,成本大幅提升。
冷轧硅钢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基体导温导热变差,浇铸过程中极易形成柱状晶,如不采取必要的冶金技术措施,极易形成粗大贯穿性柱状晶。
柱状晶尺寸增加,晶间偏聚残余元素及有害元素及其化合物,在随后的热轧、冷轧过程中形成粗大条带状组织;并且在热处理过程中,特别是偏聚区内不易发生再结晶及晶粒长大,形成硅钢特有的“瓦楞”缺陷,影响产品电磁性能、加工性能及叠装性能,为此,常常在连铸二冷段采用电磁搅拌装置,加以控制等轴晶比例,避免缺陷产生。
特定的晶体结构及织构组分是无取向硅钢产品优异磁特性的基础,各工序重点技术控制均围绕{100}织构组分的保留及演变进行,而铸坯柱状晶组织是最原始最规范的有利的{100}晶体结构。
如何高效率低成本生产具有优良磁特性能的综合质量优异的高效电工钢品种,是硅钢研发的技术方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轧硅钢铸坯质量控制的方法,在不改变企业高牌号电工钢整体生产流程的基础上,减轻钢质洁净度控制难度,通过连铸冷却工艺的改变及控制,结合类似铸坯轻压下方式,保留柱状晶的原始晶体位向结构,但却抑制铸坯柱状晶异常发展;促进夹杂等有害生成物上浮及避免在中心线偏聚,改善铸坯质量,为生产电磁性能优异表面质量良好的无取向硅钢产品奠定技术基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冷轧硅钢铸坯质量控制的方法,所述方法适用于冶炼生产所有无取向硅钢品种,但在中高牌号品种的生产中,具有突出应用效果。如:主体合金(硅+铝)含量大于1.7%、冶金凝固过程无相变的钢种。
所述方法适应于除水平式铸机以外的所有铸机。钢质纯净度要求不高,且不需要电磁搅拌、电磁制动及末端轻压下等附属装备。
包括如下:
1)硅钢有害元素含量:硫含量≤0.0080%,氮含量≤0.0030%,铌+钒+钛等易形成碳氮化物元素整体含量≤0.0150%,wt%;;
2)在连铸硅钢板坯二冷区域凝固过程中,在固液相比25%~60%的冶金长度范围内,采用凹型冷却辊,最大凹心挠度为20%h,h为铸坯厚度;
凹心挠度需满足:(1)消除鼓肚产生液相挤压力,(2)造成内裂纹尺寸不大于1/2坯壳;
3)凸型板坯形成之后,增设感应加热装置,温度控制范围为TS±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36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