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无衍射超分辨光束照明的非标记远场超分辨显微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72847.2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8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温中泉;张智海;江雪;梁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1/00 | 分类号: | G02B21/00;G02B21/06;G02B21/26;G02B21/36;G02B27/5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衍射 分辨 光束 照明 标记 远场超 显微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无衍射超分辨光束照明的非标记远场超分辨显微系统,其包括沿光路布置的无衍射超分辨光束照明模块、样品二维扫描模块、显微光学模块、超分辨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衍射超分辨光束照明模块用于产生无衍射超分辨光束,其包括激光器(1)、光纤耦合器(2)、光纤(3)、光纤准直器(4)、超衍射透镜(5);光纤耦合器(2)和光纤准直器(4)分别与光纤(3)两端连接,激光器(1)输出波长为λ的激光束,通过光纤耦合器(2)耦合进入光纤(3),并由光纤(3)输出端的光纤准直器(4)进行准直输出;所输出的准直激光束,同轴垂直入射超衍射透镜(5)底部,透射光在超衍射透镜(5)顶部输出,在其后的空间形成无衍射超分辨光束;
所述样品二维扫描模块,用于在扫描成像过程中对样品在XY平面内位置进行控制;其包括二维压电扫描台(10)、玻璃载片(11);玻璃载片(11)用于安放样品(12),玻璃载片(11)安装在二维压电扫描台(10)上;
所述显微光学模块,用于获取光束的无衍射超分辨光束光强分布、样品的光学显微图像和无衍射超分辨光束与样品的相对位置;其包括显微物镜(13)、一维纳米位移压电台2(14)、分束器(15)、筒镜1(16)和数字相机(17),构成一个衍射受限的传统无限远光学显微镜;所述显微物镜(13)固定在一维纳米位移压电台2(14)上,两者沿Z轴方向放置,并与Z轴同轴;筒镜1(16)光轴沿Y方向;分束器(15) 用于将传统无限远光学显微镜的光轴由Z方向转换到Y方向;
所述超分辨成像模块,用于收集超分辨光学信号,并结合样品二维扫描模块,实现给定Z轴位置的平面内的二维超分辨显微扫描成像,并实现三维扫描层析成像;其包括所述显微物镜(13)、所述一维纳米位移压电台2(14)、所述分束器(15)、筒镜2(18)、针孔(19)、三维调节机构(20)、准直透镜(21)、光电倍增管(22)、数据采集卡(23)、一维位移调节机构(24)和计算机(25);显微物镜(13)、一维纳米位移压电台2(14)、分束器(15)、筒镜2(18)、针孔(19)、三维调节机构(20)、准直透镜(21)、光电倍增管(22)依次沿Z轴同轴放置;所述显微物镜(13)固定在一维纳米位移压电台2(14)上,通过一维纳米位移压电台2(14),控制显微物镜(13)焦点与样品在Z轴方向的相对位置,结合样品二维扫描模块,实现对样品的三维扫描层析成像;针孔(19)位于筒镜2(18)的焦点位置,并固定在三维调节机构(20)上,通过调节三维调节机构(20)确保针孔(19)位于筒镜2(18)的焦点位置;准直透镜(21)用于收集通过针孔(19)的光能量,并将其送入光电倍增管(22),由光电倍增管(22)输出的光强度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卡(23)输入计算机(25);传统显微光学模块和超分辨成像模块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在一维位移调节机构(24)上,由此来控制显微物镜(13)与样品二维扫描模块中样品(12)在Z方向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衍射超分辨光束照明的非标记远场超分辨显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衍射透镜工作距离大于200λ,所产生的无衍射超分辨光束长度大于100λ,该光束可以从厚度大于300λ的玻璃载片底部入射,并穿玻璃载片和玻璃载片顶部的测试样品,并能在样品内部形成超分辨照明,所述光束的半高全宽小于衍射极限0.5λ/NA,其中λ为照明光的波长,NA为超衍射透镜的数值孔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284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