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果蔬生鲜冷链运输的蓄冷剂及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72472.X | 申请日: | 2018-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1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静;沈丽;王超;李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物资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9K5/06 | 分类号: | C09K5/06;A23B7/04;A23B4/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欣永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0 | 代理人: | 张庆敏;王菲 |
| 地址: | 10114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蓄冷剂 硫酸钠 不良现象 冷链运输 水合盐 相分离 果蔬 理论基础 物态变化 相变材料 过冷 配制 无毒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果蔬生鲜冷链运输的蓄冷剂,利用相变材料物态变化为理论基础,通过加入各种助剂,配制出一种无不良现象、价格低廉、无毒的蓄冷剂,所述蓄冷剂的相变温度范围可以控制在0‑8℃之间。同时本发明提供的蓄冷剂具备分布均匀、无相分离现象、对身体无害、价格较便宜等特点。本发明尤其改善了硫酸钠水合盐溶液的不良现象,大为改善硫酸钠水合盐溶液的严重的过冷和相分离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运输保温保冷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果蔬生鲜冷链运输的蓄冷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由传统的实体购物向网络购物转变。生鲜市场作为网络购物的一部分,发展迅速,平均保持80%以上的增长率,且目前占农产品总额比率的3.4%,2017年中国生鲜网购市场交易额达到1537亿,2018年预计达到2000亿元,未来具有较大的空间,但生鲜产品面临高腐烂率,年损失量6000万吨左右,显著高于发达国家水平。“最后一公里”的运输保存问题是解决该问题重要环节。由此便产生了一个新的难题:如何为生鲜提供一个较低温度的环境,使生鲜产品从配送站点到消费者的这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中,以确保质量减少损耗,因此便需要蓄冷剂作为冷源,保证生鲜产品的品质。
果蔬生鲜等为易腐烂的食品,这些温度敏感型产品的储存温度高于或者低于其最适储存温度时,都会造成品质的损坏,并且冷链运输过程中易出现“断链”,物流工作人员越发关注于如何使冷藏类生鲜产品从生产到运输到消费者的每个环境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确保产品质量,减少损耗。所以开发研制一种可以为周围环境提供较低温度的蓄冷剂,更好的保存生鲜产品就显得格外重要。
目前国内存在着大量蓄冷剂产品,但大部分蓄冷剂产品的相变温度都处于零度以下,而针对樱桃、海参等这类对温度要求极为苛刻的易腐烂产品来说,零度以下会对其品质造成损害,而且有些蓄冷剂还存在过冷现象、相分离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蓄冷剂作用和价值,影响冷链运输商品的品质。根据这一现状,研制一种相变温度合适、无过冷现象和相分离现象的蓄冷剂,实现0℃以上产品的冷链运输,对完善冷链运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某类温度敏感类果蔬或生鲜产品(最适保存温度在3-5℃左右)的环保型中温蓄冷剂。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果蔬生鲜冷链运输的蓄冷剂,利用相变储能技术为理论基础,即相变材料在物态变化的过程时,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从而达到调控环境温度和能量利用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相变材料为硫酸钠水溶液(无水硫酸钠与水的配比为71:90),通过向硫酸钠水溶液中加入各种助剂,配制出一种无不良现象、价格低廉、无毒的蓄冷剂,所述水合盐蓄冷剂的相变温度范围可以控制在0-8℃之间。同时本发明提供的蓄冷剂具备分布均匀、无相分离现象、对身体无害、价格较便宜等特点。
根据本发明最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尤其提供一种相变温度为3.5℃的蓄冷剂,过冷度为0.6℃,相变时长在60min左右。所述蓄冷剂尤其可用于一些像生蚝、海参、樱桃这类易腐烂但不可低温保存的生鲜食品。
本发明的蓄冷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硫酸钠水溶液:7000-9000;
气相白炭黑:300-400;
琼脂:30-40;
硼砂:250-350;
硼酸:250-350;
氯化钾:700-900;
氯化铵:1100-1300。
最优选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硫酸钠水溶液:8000;
气相白炭黑:3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物资学院,未经北京物资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24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