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钛精矿制备金属钛与铁红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72267.3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5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立;贺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蟒佰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04 | 分类号: | C22B3/04;C22B3/44;C22B5/04;C22B34/12;C25C1/22;C01G49/06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0 | 代理人: | 王国旭 |
地址: | 454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金属钛 铁红 副产物 海绵钛 钛精矿 人造金红石 电耗 滤液处理 生产流程 优质原料 原料选择 低成本 环保性 再利用 钛铁矿 钛渣 梯级 能耗 分解 升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钛精矿制备金属钛与铁红的方法,包括钛铁矿的分解铁红的制备,滤液处理及金属钛制备灯四个步骤。本发明对原材料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原料选择范围广;梯级合理利用各工序的副产物,环保性好;绿色、低成本获得升级海绵钛的优质原料,与钛渣相比,电耗大幅下降,与人造金红石相比,副产物得到合理利用,再利用成本低;同时与常规海绵钛方法相比,具有生产流程短、能耗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钛精矿制备金属钛与铁红的方法,属于化工冶金领域。
背景技术
高钛渣、人造金红石与天然金红石是生产海绵钛的常用原料,随着天然金红石的日益枯竭,高钛渣与人造金红石已成为海绵钛的主要生产原料。高钛渣存在能耗高,粒度分布宽等不足之处;现有人造金红石生产方法也存在较多的不足,如还原锈蚀法,铁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盐酸浸出法存在设备腐蚀严重、盐酸回收成本高等系列问题,开发优质、价廉海绵钛原料的制备工艺是十分必要的。
海绵钛的工业生产始于1948年,当时美国杜邦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海绵钛的工业生产。以天然金红石、人造金红石和钛渣为原料制取海绵钛可能途径,概况起来主要有四种方法:氧化钛的还原、卤化钛的还原法、钛化物的电解法和卤化钛的热分解法。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和海绵钛的质量等因素,只有两种方法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一是镁还原TiCl4的克劳尔法,另一种是钠还原TiCl4的亨特法。由于Mg比Na更安全,且还原产物(海绵钛)经过破碎后的粒度更适合于熔炼,Cl-含量较低,因此Kroll法逐渐取代先行开发的亨特法,成为当前海绵钛生产的主导工业法,但该法仍存在流程冗长,设备投资费用高,生产周期长,电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尽管世界钛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Kroll法经过一系列改进,仅仅局限于连续化、大型化、自动化等方面的小的改进,并没有大幅降低钛的价格。基于生产优质与低成本海绵钛的愿景,开发新的金属钛生产新工艺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利用钛精矿制备金属钛与铁红的方法。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利用钛精矿制备金属钛与铁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钛铁矿的分解,利用氟化铵对钛铁精矿进行分解处理,然后对分解后的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分别对滤渣和滤液分别存放,其中,其中钛铁精矿TiO2含量为40~60wt%,氟化铵浓度为15~35wt%;
S2,铁红的制备,将S1步骤获得滤渣与氟氨铁盐进行高温水解,即可获取铁红产品;其中水解过程中产生的氟化铵返至S1步骤中,水解温度为600~800℃,水解作业时的滤渣与氟氨铁盐比例为1:1—10。
S3,滤液处理,对S1制备的滤液进行二次过滤,对过滤后(NH4)2TiF6溶液进行收集备用;
S4,金属钛制备,以S3步骤获得的滤后(NH4)2TiF6溶液为原料进行金属钛制备。
进一步的,所述的S4步骤中,在进行金属钛制备中,可通过劳尔法制备、镁基法制备及电解法中任意一种进行制备。
进一步的,所述的劳尔法制备金属钛时,其具体制备工艺如下:
第一步,制备二氧化钛,对滤液(NH4)2TiF6进行水解,产生钛盐,水解钛盐的产物分离后,含氟氨盐的溶液再次用于钛盐分解,过滤水解钛盐后,在进行高温水解,水解温度控制在850~950℃,获得Ti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蟒佰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龙蟒佰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22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