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大孔隙度易漏油气层固井的碳酸钙隔离液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72050.2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3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党冬红;和建勇;吴永超;刘振通;宋志强;程海林;张晔;姚泊汗;郭文猛;盛浩;王传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467 | 分类号: | C09K8/467;C09K8/48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梦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区第***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孔隙 漏油 气层 碳酸钙 隔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孔隙度易漏油气层固井的碳酸钙隔离液,包括以重量份计的100份清水、2.4~2.8份冲洗剂、0.13~0.21份稀释剂、1.1~5.6份悬浮稳定剂、0.24~3.36份减阻剂、18~205份碳酸钙加重剂和0.05~0.12份消泡剂;其中,碳酸钙加重剂由以质量分数计的6~10%的粒径为80~120目的轻质碳酸钙、10~15%的粒径为120~160目的轻质碳酸钙和75~84%的粒径为160~200目的轻质碳酸钙组成;该碳酸钙隔离液有良好的油气漏层的封堵能力和酸溶解性,封堵后的油气层漏道,可通过酸化增产措施解除封堵,恢复油气产能,同时具有良好流动性和大粒径对井壁泥饼的冲刷效果,能够提高界面清洁度,改善水泥界面交接强度。同时,具有宽泛的密度适用范围和良好的悬浮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井下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大孔隙度易漏油气层固井的碳酸钙隔离液。
背景技术
现有固井隔离液,由悬浮剂和重晶石及相关性能调节剂配制而成。重晶石密度4.3g/cm3,通常细度为325目,化学成分为BaSO4,化学稳定性强,是一种非水溶、油溶和酸溶性的惰性材料,用其配制固井隔离液,虽然具有良好的密度调节性,浆体稳定性和相容性。但因其粒径小,对大孔隙度漏失性地层不具有堵漏作用。一旦固井过程中隔离液在油气层中漏失,其非溶解性导致油气孔道的永久封堵,对油气层造成不可逆转的污染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固井过程中的防漏堵漏效果且可通过酸溶解封堵并恢复油气产能的用于大孔隙度易漏油气层固井的碳酸钙隔离液。
为此,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大孔隙度易漏油气层固井的碳酸钙隔离液,包括以重量份计的100份清水、2.4~2.8份冲洗剂、0.13~0.21份稀释剂、1.1~5.6份悬浮稳定剂、0.24~3.36份减阻剂、18~205份碳酸钙加重剂和0.05~0.12份消泡剂;其中,所述碳酸钙加重剂由以质量分数计的6~10%粒径为80~120目的轻质碳酸钙、10~15%粒径为120~160目的轻质碳酸钙和75~84%粒径为160~200目的轻质碳酸钙组成。
该碳酸钙隔离液采用不同粒径和份数的轻质碳酸钙复配物,以实现替代目前常用的惰性重晶石或其它不可溶解的加重剂材料配制成具有相同加重密度固井隔离液。其中,80~120目大粒径碳酸钙在空隙漏道内堆积架桥,120~160目中粒径碳酸钙,封堵大粒径碳酸钙架桥后的缝隙,160~160细目碳酸钙填充细微缝隙实现油气层裂缝漏道的封堵。采用碳酸钙复配物的另一优势在于完井后通过酸化增产措施,解除封堵油气储层内的碳酸钙颗粒,实现油气孔隙厚道的贯通,恢复油气产能。具体地,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
CaCO3+2HCL=CaCL2+CO2↑+H2O
从碳酸钙与盐酸化学反应式中看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流动的电解水、二氧化碳和可水溶解的氯化钙,氯化钙溶解到酸化溶液内,随地层流体排出地层孔隙漏道,恢复油气漏层通道,恢复油气产能。
为脂肪酸甘油酯类冲洗剂,具体可采用天津中油渤星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BCS-010L的脂肪酸甘油酯类冲洗剂。该类冲洗剂具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快速渗透到井壁泥饼中,乳化井壁非密实层泥饼,并从井壁上分散和剥离掉,提高水泥浆与接触界面的交接能力。
优选,所述稀释剂为木质素磺酸钠和脂肪酸甘油酯的复合物,具体可采用天津中油渤星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BCS-021L的稀释剂。在隔离液中加入稀释剂的作用在于使稀释剂在加重剂颗粒表面,即碳酸钙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溶剂化的单分子膜,使加重剂颗粒间的凝聚作用减弱,颗粒的摩擦阻力减小,因而颗粒得以分散,使所配制的隔离液粘度下降,流动性得到改善,进而改变套管表面的润湿性,有助于提高顶替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20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