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时间片的数据客户端与多数据服务端的数据传输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71129.3 | 申请日: | 2018-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7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朱敏;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时间 数据 客户端 多数 服务端 数据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间片的数据客户端与多数据服务端的数据传输方法,本数据传输方法涉及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一个数据客户端和N个通过以太网环境与数据客户端连接的数据服务端,N个数据服务端,在统一时钟信号下,接收数据客户端配置的时间片后,在时间片的起始时间依次向数据客户端发送数据,N个数据服务端配置的时间片的时间长度T相同,且任意相邻两个数据服务端时间片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为T。该方法的特点包括(1)每个轮次中,各数据客户端在所属时间片上进行数据传输;(2)每次轮次中,数据客户端通过数据连接与各数据服务端只传输一次数据;(3)每个轮次中,数据服务端没有完整传输的数据会在下个轮次中继续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太网数据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时间片的数据客户端与多数据服务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在以太网环境下不同设备在数据传输时避开同时传输数据造成的数据冲突的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以太网传输有以下特点,网络中如果只有一台计算机在传送数据,信号能够畅通无阻地抵达目的地;但如果有两台以上的计算机同时传送数据时,那么信号在传递过程中就会发生冲突,而且这种情况在多主机网络中肯定是会经常、大量地出现。以太网采用竞争机制实现网络通信权利的平等。在以太网中,计算机在发送信息前,首先侦听网络中是否有信号传输的存在,只有在确认网络空闲后才发送数据。如果碰巧两台计算机同时在空闲时发送数据,那么,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就会发生碰撞。当所有的计算机侦测到碰撞发生后,将停止数据的发送,并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后再次发送。冲突在以太网中是经常会发生的,卷入冲突的站点将终止其传输过程。首先检测到冲突的站点将发出一个特殊的“拥挤”脉冲,告知其他站点冲突已经发生。在检测到冲突后,所有站点都设置一个随机的时间间隔计时器。只有当这一间隔时间结束后才重新进行传输。不过,冲突仍然可能再次发生,特别是当网络中的计算机较多时。当连续发生冲突时,平均的随机超时值将加倍。当连续发生10次冲突后,这种平均随机超时值的加倍就不再能够显著地提高网络性能。在最坏的情况下,站点可能无限期地等待进行传输的机会。
中国发明专利文献(CN 101212290A)于2008年7月2日公开的《同步时分以太网传输方法及相应的传输装置》中,利用将以太网端口的输出部分按定长以太网帧的单位传输时间划分输出时隙;待传输的上层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产生相应的待传输定长以太网帧后,由所述以太网端口的输出部分在同步信息协调下于各所述输出时隙开始时刻才开始发送所述定长以太网帧。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该方法需要将以太网端口的输出部分按其规定的定长以太网帧划分,再向以太网发送,其定长以太网帧小于以太网可以传输的最大帧长度,没有高效的使用以太网的传输性能。
(2)对于传输过程中可能的数据发送或保存失败情况没有相应的处理方式。
中国发明专利文献(CN 101534230A)于2009年9月16日公开的《基于以太网的发送数据的方法、以太网节点及控制系统》中,将各个传输节点指定一个通讯宏周期的不同时间片进行数据传输。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节点的传输时间段由本地设置,协调分配不够方便。
(2)该专利指出缓存数据比较大的时候需要节点在可发送数据的时间段发送缓存数据的一部分数据,但是并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3)对于传输过程中可能的数据发送或保存失败情况没有相应的处理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时间片的数据客户端与多数据服务端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11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