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免疫检查点受体与WT1肿瘤疫苗的免疫调节剂及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70508.0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2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许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洋 |
主分类号: | A61K45/00 | 分类号: | A61K45/00;A61K38/06;A61K31/40;A61K38/05;A61K39/39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6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免疫 检查点 受体 wt1 肿瘤 疫苗 调节剂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了负免疫检查点受体(CTLA‑4、PD‑1)与WT1肿瘤疫苗的免疫调节剂及用途,它们用来提高WT1肿瘤疫苗治疗肿瘤的疗效、降低负免疫检查点受体(CTLA‑4、PD‑1)抑制剂的副作用;同时,CTLA‑4、PD‑1抑制剂与WT1肿瘤疫苗联合,提高肿瘤免疫疗法效果。本发明涉及的免疫调节剂是CD13/APN的抑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负免疫检查点受体(CTLA-4、PD-1)与WT1肿瘤疫苗的免疫调节剂及用途,它们用来提高WT1肿瘤疫苗治疗肿瘤的疗效、降低负免疫检查点受体(CTLA-4、PD-1)抑制剂的副作用;同时,CTLA-4、PD-1抑制剂与WT1肿瘤疫苗联合,提高肿瘤免疫疗法效果。本发明涉及的免疫调节剂是CD13/APN的抑制剂。
背景技术
人类N端氨基酶(Aminopeptidase N,简称为APN),又称为人类CD13(本文以下称为CD13/APN)被发现存在于人体中。主要分布于肺、肠、肾的上皮细胞、纤维母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参见文献Xu Y et al.Antitumor activity of actinonin in vitro and invivo.Clin Cancer Res 1998 Jan;4(1):171-6)。
F23是抗CD13/APN单克隆抗体,已知F23作用于CD13/APN活性点。CD13/APN主要是通过其N端酶学功能来调控某些活性信号蛋白。它可以灭活或激活某种多肽或蛋白,70%的白血病细胞表达这种CD13/APN。曾有人用F23作为抗肿瘤剂,如用于治疗白血病等(参见文献Xu Y,Scheinberg DA.,Elimination of human leukemia by monoclonal antibodiesin an athymic nude mouse leukemia model.Clin Cancer Res 1995 Oct;1(10):1179-87)。
已有人发现,某些小分子化合物也可作为CD13/APN抑制剂。(参见文献Xu Y,Wellner D,Scheinberg DA.Cryptic and regulatory epitopes in CD13/aminopeptidase N.Exp Hematol 1997 Jun;25(6):521-9)。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包括商品名为ACTINONIN、BESTATIN和AMASTATIN等的药物(可购自SIGMA公司)。
癌症(肿瘤)免疫疗法目前成为重要攻克癌症的方向。2018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James P Allison和Tasuku Honjo“因为他们通过抑制负免疫调节来发现癌症免疫疗法”。
美国艾利森和日本本庶佑因发现两个T细胞负免疫检查点受体(CTLA-4、PD-1)的作用原理,通过抑制这两个负免疫检查点受体,让T细胞重新活跃起来杀死肿瘤细胞。
由于美国艾利森和日本本庶佑抑制这两个负免疫检查点受体时,没有优选肿瘤特异性靶标,如果T细胞过于活跃,同样会把正常的健康细胞清除掉,导致严重的药物副作用,可以引发人体器官衰竭。
本发明阐述一种免疫调节机理,提供优选肿瘤特异性靶标与调控CD13/APN来降低负免疫检查点受体抑制剂的副作用。
靶向PD-1的药物与其他负免疫检查点受体(如CTLA-4)相结合,可增强T细胞的免疫反应。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也称为PD-1和CD279(分化簇279),是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通过下调调节免疫系统对人体细胞的反应。免疫系统,通过抑制T细胞炎症活动促进自身耐受。这可以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它也可以阻止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
PD-1是免疫检查点,通过两种机制防止自身免疫。首先,它促进淋巴结中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其次,它可以减少调节性T细胞(抗炎,抑制性T细胞)的细胞凋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洋,未经许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05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