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覆膜砂产品的垂直浇注装置及垂直浇注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69501.7 | 申请日: | 2018-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1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义涛;刘少利;叶少腾;康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合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B22C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毅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5 | 代理人: | 杨燕珠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浇道 浇注 垂直浇道 浇口杯 垂直 覆膜砂 浇注装置 浇注层 浇注液 内浇口 铸件合格率 垂直中线 浇注位置 排布位置 对称轴 浇道 砂壳 砂铁 外周 铸件 两边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覆膜砂产品的垂直浇注装置及垂直浇注工艺,所述装置包括浇口杯,所述浇口杯用于引导对覆膜砂产品浇注的浇注液;横浇道,所述横浇道为一个,且设置于浇口杯底部,用于将浇口杯中的浇注液通过横浇道分散至浇注位置;垂直浇道,所述垂直浇道为2N个,横浇道垂直方向下,以横浇道的垂直中线为对称轴,2N个所述垂直浇道均匀分布于所述横浇道的两边,所述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每个垂直浇道上设有若干浇注层,所述浇注层的外周设有同等高度的若干内浇口,每个所述内浇口上设有一个铸件砂壳;所述横浇道与垂直浇道的间距为7‑9mm。本发明通过改变浇道排布位置,浇注过程,从下向上浇注,具有砂铁比低、铸件合格率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液对砂壳的浇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覆膜砂产品的垂直浇注装置及垂直浇注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覆膜砂产品的浇注,一般主要依靠横浇道,其浇注时,铁水流经顺序为: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产品。这种工艺的产品是以横浇道为单位分层水平充型、分层凝固,产品补缩靠横浇道和冒口供给。
上述的工艺设计时要考虑足够的补缩能力,所以横浇道和冒口设计的较大。较大的横浇道和冒口就需要考虑较强的砂壳强度和散热,因此设计工艺时必须考虑安全砂壳的厚度和较大铸件的层间距和横向间距。基于以上原因设计出的工艺一般工艺出品率较低、砂铁比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出品率较低、砂铁比较大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覆膜砂产品的垂直浇注装置及垂直浇注工艺,其具有出品率高,沙铁比低的效果。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覆膜砂产品的垂直浇注装置,包括:
浇口杯,所述浇口杯用于引导对覆膜砂产品浇注的浇注液;
横浇道,所述横浇道为一个,且设置于浇口杯底部,用于将浇口杯中的浇注液通过横浇道分散至浇注位置;
垂直浇道,所述垂直浇道为2N个,横浇道垂直方向下,以横浇道的垂直中线为对称轴,2N个所述垂直浇道均匀分布于所述横浇道的两边,所述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每个垂直浇道上设有若干浇注层,所述浇注层的外周设有高度相同的若干内浇口,每个所述内浇口上设有一个铸件砂壳;
所述横浇道与垂直浇道的间距为7mm-9mm。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垂直浇道同一浇注层的若干内浇口,以所述垂直浇道为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多个内浇口呈中心对称设置,进而从垂直浇道流出的浇注液能均匀的流向多个内浇口,确保每个内浇口的浇注速度与浇注液量相同,进而同一浇注层浇注的铸件相同,避免存在部分浇注多部分浇注少的情况。
进一步地,若干浇注层中,位于所述横浇道上的浇注层为顶部浇注层,所述顶部浇注层、顶部浇注层外周的内浇口、顶部浇注层外周的内浇口上的铸件砂壳以及横浇道形成一体,通过砂壳制成。顶部浇注层与横浇道等形成一体,一方面可以通过砂壳直接制备,方便制造;另一方面,顶部一体设置,无需连接,提高了装置安装时的速度。
进一步地,若干浇注层中,除顶部浇注层外,其余浇注层之间叠加形成底部浇注结构,且其余浇注层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叠加的浇注层,形成层结构,浇注时,金属液通过各个垂直浇道流向各个浇注层,且由于重力等因素,浇注液从最底部开始浇注,确保每层都能得到浇注。而连接件的连接,确保浇注中,整个结构比较稳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浇注层靠近横浇道位置设置第二连接件,所述顶部浇注层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底部浇注结构连接。由于浇注时,浇注液首先通过横浇道流向各个垂直浇道,然后流向浇注层,进而顶部浇注层靠近横浇道位置最容易被晃动,此时通过第二连接件,确保了顶部浇注层浇注时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合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合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95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