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识别桡动脉压力波形降中峡特征点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68957.1 | 申请日: | 2018-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5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亮;叶骏;李道清;张启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伊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动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1 | 分类号: | A61B5/02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思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94 | 代理人: | 冀婷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明珠大***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识别 桡动脉 压力 波形 降中峡 特征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识别桡动脉压力波形降中峡特征点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对桡动脉脉搏波形进行滤波处理;生成所述桡动脉脉搏波形的差分信号,确定所述差分信号的极大值;基于所述差分信号的极大值确定所述桡动脉脉搏波形的起始点;基于所述起始点确定所述桡动脉脉搏波形的周期;基于所述起始点对所述对所述桡动脉脉搏波形进行去基线漂移处理并标定波形;和识别标定后的波形的降中峡特征点。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于脉搏波形数据的处理过程,降低了计算资源的消耗,更易于波形特征点的提取,使得后续的利用脉搏波形的分析处理过程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波形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识别桡动脉压力波形降中峡特征点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状况。在我国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已经成为了阻碍健康的头号问题,其中心血管疾病更是排在首位,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已成为我国城市及乡村人群常患疾病与致死原因之首。因此,如何检测及预防心血管疾病便成为了当下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通过测量血压的方法来知晓自身健康状况。常见的测量方式有两种,直接式与间接式,其中直接式测量是有创连续测量法,常用于医院手术实施过程中。间接测量通过动脉血管壁波动、血液容积变化等参数间接测得血压,一般为听诊法或示波法,其技术较为成熟,在临床环境中应用广泛。通常利用相关仪器测量人体上臂或腕部肱动脉或桡动脉脉搏波,并从中分析计算以获得血压值。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桡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的测量血压方法,该方法通过光电传感器采集人体桡动脉脉搏波信号,利用微处理器对信号进行滤波放大,AD转换以减少噪声,再进行频域变换、小波处理、二阶差分以确定人体桡动脉脉搏波波形的特征点,计算人体桡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的精确数值,建立测量血压的回归方程,最终获取血压值。该方法在获取波形特征时所采用的处理方法较为复杂繁琐,所消耗硬件资源较多,故需要一种能够更易于特征点参数提取的方法,以便于后续分析处理过程。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减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识别桡动脉压力波形降中峡特征点的方法,包括:
滤波步骤:对桡动脉脉搏波形进行滤波处理;
差分信号生成步骤:生成所述桡动脉脉搏波形的差分信号,确定所述差分信号的极大值;
起始点搜索步骤:基于所述差分信号的极大值确定所述桡动脉脉搏波形的起始点;
周期确定步骤:基于所述起始点,确定所述桡动脉脉搏波形的周期;
波形标定步骤:基于所述起始点对所述对所述桡动脉脉搏波形进行去基线漂移处理并标定波形;
特征点识别步骤:识别标定后的波形的降中峡特征点。
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测量方法中提到的存在着较大限制的问题,即其需要对所得到的人体桡动脉脉搏波数据进行频域变换、小波处理、二阶差分以确定人体桡动脉脉搏波波形的特征点,数据处理过程较为繁琐复杂,占用硬件计算资源较多。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利用一个特定的二维数组对脉搏波形进行卷积滤波处理;随后采用一阶差分方法获得极大值点;在对桡动脉脉搏波形去基线漂移以及标定波形后,最终根据不同的脉搏周期在相应的波形周期区域内进行搜索,从而确定降中峡F点。该数据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于脉搏波形数据的处理过程,降低了计算资源的消耗,更易于波形特征点的提取,使得后续的利用脉搏波形的分析处理过程更加方便。
可选地,所述平滑滤波步骤包括:将所述桡动脉脉搏波形与预设的二维数组进行卷积滤波处理。
可选地,在所述差分信号生成步骤中,所述生成差分信号的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伊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动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伊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动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89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