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炭化炉入料成型条晾干输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66894.6 | 申请日: | 2018-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1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窦东阳;薛妍;周德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B57/10 | 分类号: | C10B57/10;C10B5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胡定华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晾干装置 皮带输送机 晾干 入料 成型 笼屉 输送装置 风流量 风幕机 炭化炉 风机 皮带运动方向 通道进出口 产品利用 导风叶片 工作效率 固定设置 进风口处 内部气体 收纳装置 通道侧壁 外界影响 运输物料 软密封 风口 负压 密封 泄露 贯通 安置 运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炭化炉入料成型条晾干输送装置,包括皮带输送机,还包括收纳装置和至少一个固定设置在皮带输送机表面的晾干装置,所述晾干装置为沿皮带运动方向贯通的通道,所述晾干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通道前后风口的风幕机和设置在通道侧壁上的风机,所述风机与通道相连接。本发明中的成型条自动入料,利用皮带输送机以及笼屉将其运输至晾干装置,晾干装置内设置有用于导向的导风叶片,焊于进风口处,通过在通道进出口上方安置风幕机,实现软密封,通过排风流量略大于进风流量,形成负压,使得内部气体不泄露。本产品利用皮带输送机和笼屉运输物料,在装置内设置适合的密封的晾干环境,减少了外界影响,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炭化炉入料成型条晾干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煤基活性炭作为以优质煤炭为原料生产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煤炭深加工产品,由于其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及优良的吸附性能,广泛用于国防、宇航、食品安全、医药卫生、环境保护、治理和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
随着我国森林保护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以及环保力度的深入,木质活性炭的可用原材料势必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与此同时,煤基活性炭制造工业蓬勃发展,生产技术受到人们越来越普遍的重视,以煤为原料生产活性炭的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另一方面,人类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使得活性炭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需求量增加导致活性炭企业的规模以及数量逐渐增大,有效促进煤基活性炭产品性能提高、产量增加、应用领域扩大。现阶段的晾干技术主要是依靠人力,人工运输到符合条件的晾干地点,或是运输到适合的晾干环境中进行通风24小时、自然晾干,之后收集起来利用,在运输途中,耗费人力、物力,有很多因素会使得物料发生变化,给后续的晾干、收集利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效率降低。目前,对于煤和焦油混合物的晾干存在各种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如:晾干过程容易产生有害气体,室外不易收集;人工搬运至指定地点晾干,人力、晾干条件的限制,使得晾干效率低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气流平稳,晾干环境合理的炭化炉入料成型条晾干输送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炭化炉入料成型条晾干输送装置,包括皮带输送机,还包括收纳装置和至少一个固定设置在皮带输送机表面的晾干装置,所述晾干装置为沿皮带运动方向贯通的通道,所述晾干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通道进出口的风幕机和设置在通道侧壁上的风机,所述风机与通道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包括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第三风机,其中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平行设置在通道的一侧壁上,第三风机设置在通道的另一侧壁上,第三风机的排风流量大于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排风流量,气流在晾干装置中形成负压,使气流不会大规模泄露。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进风口处设有导风叶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进风口与导风叶片之间还设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与导风叶片之间螺旋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风幕机设置在通道前后风口的顶端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皮带输送机的支架与晾干装置焊接连接,所述皮带输送机与晾干装置之间设置柔性密封结构,所述柔性密封结构为橡皮垫圈、芳纶纤维等。
进一步地,所述收纳装置为四层叠加放置的矩形笼屉。
进一步地,所述笼屉侧壁和底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呈正三角形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笼屉边缘设有卡合连接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皮带输送机减少了人力资源,降低了受影响的可能性,提高了运输效率;
(2)四层笼屉,侧壁和底部通风,每一层留有一定的空隙,提高了运输效率及晾干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68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油共炼残渣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煤焦油制备可纺沥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