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性染发剂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65298.6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8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钟晓明;叶伟杰;杨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8/81 | 分类号: | A61K8/81;A61K8/49;A61K8/34;A61Q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宋静娜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酸性染发剂 乳化 增稠聚合物 染发剂 空间结构 水溶性染料 天然增稠剂 促渗透剂 高度交联 空间悬浮 酸性染料 永久电荷 增稠作用 聚合物 静电 保湿剂 分散性 使用性 增稠剂 染料 增稠 质感 合成 毒害 赋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性染发剂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水溶性染料0.01~1%、乳化增稠聚合物1~5%、促渗透剂1~20%和保湿剂1~20%。本发明所述酸性染发剂组合物具有以下优点:(1)刺激性低、安全性高、对人体无毒害、使用简单、操作成本低等优点,适合长期使用;(2)区别于使用普通的天然增稠剂或合成增稠剂,本发明采用具有乳化、增稠、稳定和质感调节功能的乳化增稠聚合物。聚合物具有高度交联的空间结构以及永久电荷,能够与酸性染料产生空间悬浮和静电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染料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同时增稠作用能赋予染发剂特定的粘度,提高了染发剂的稳定性和使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染发剂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酸性染发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染发剂是具有改变头发颜色作用的化妆品,按照染色时间长短可分为:永久染发剂、半永久染发剂和暂时染发剂。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产品为永久染发剂,其染发过程涉及一系列氧化反应,其中的主要原料苯胺类衍生物具有一定的致敏性和毒性,极易被皮肤和毛发吸收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有一定致癌风险。随着社会上染发的人群越来越多,健康染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酸性染料染发剂是一种安全性极高的染发剂,酸性染料不会渗入头发内部,仅通过离子键固定于头发表面,不会对人体内部产生任何伤害,但其持续时间较短,属于半永久染发剂。目前,酸性染发剂存在染料分散不均和染色持续时间较短等问题,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和改进是开发安全、高效染发剂的重要研究方向,对染发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酸性染发剂组合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酸性染发剂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水溶性染料0.01~1%、乳化增稠聚合物1~5%、促渗透剂1~20%和保湿剂1~20%。
本发明所述酸性染发剂组合物中添加了具有乳化、增稠、稳定和质感调节功能的乳化增稠剂聚合物,利用该聚合物的乳化作用,能够提高染料的分散性,同时增稠作用能赋予染发剂特定的粘度,提高了染发剂的稳定性和使用性。并且,使用乳化增稠剂聚合物的染发剂具有光滑、柔软的质地,提高了染发剂在头发上的分散性和停留性,从而增强染色效果。此外本发明不仅为新型染发剂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为染发剂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本发明所述染发剂组合物具有刺激性低、安全性高、对人体无毒害等优点,并且使用简单、染色效果好,着色后不易掉色,适合长期使用。
作为本发明所述酸性染发剂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溶性染料为酸性染料。
所述酸性染料符合染发剂中常用的法定色素,如由酸性红18(CI 16255)、酸性红33(CI 17200)、酸性橙7(CI 15510)、酸性黄23(CI 19140)、日落黄(CI 15985)、酸性黄3(CI47005)、酸性紫43(CI 60730)和酸性黑1号(CI 20470)中的至少一种组成。
作为本发明所述酸性染发剂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乳化增稠聚合物为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山嵛醇聚醚-25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和聚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采用上述乳化增稠聚合物时,能使染发剂在头发上的铺展性较好,染色效果较佳。
作为本发明所述酸性染发剂组合物的更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乳化增稠聚合物为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山嵛醇聚醚-25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该乳化增稠聚合物使染发剂的稳定性好,染色效果最佳。
作为本发明所述酸性染发剂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促渗透剂为苯甲醇、苯乙醇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保湿剂为甘油、丙二醇、二丙二醇和丁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52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