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战地搜索救援机器人及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64162.3 | 申请日: | 2018-10-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2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 发明(设计)人: | 姜金刚;闵兆伟;黄致远;王磊;梁瑞奇;钱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5/00 | 分类号: | B25J5/00;B25J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战地 多功能机械手 机器人 机器人主体 底部密封 辅助装置 救援机构 伤口处理 搜索救援 密封舱 伤口 运输技术领域 安全地区 安全快速 通过性 采集 运送 救援 灾难 帮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战地搜索救援机器人及使用方法,涉及救援运输技术领域,它包括机器人主体、辅助装置、底部密封机构、伤员救援机构和多功能机械手,机器人主体主要是提供机器人的机动性,辅助装置进行信息的采集以及处理,核心的控制单元,底部密封机构、伤员救援机构将伤员从战地之中救起到密封舱内,多功能机械手对伤员的伤口进行简单的处理或者辅助伤员进行伤口处理,本发明可以实现在战地、灾难等现场有良好的通过性,密封舱内提供简单的伤口处理物品,又有多功能机械手帮助或辅助伤员对伤口进行简单处理,可以将伤员安全快速的运送的安全地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机器人领域,特别是一种涉及一种战地搜索救援机器人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今世界,战争和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因此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和伤亡人数都应该被尽可能的降到最低。研究发现,对于受伤人员来说,最危险的阶段莫过于创伤发生后的10分钟和1小时的时间段,这两个时间段分别是救治的“白金时间”和“黄金时间”。如果伤员的伤情能在这段时间内获得稳定,那么,40%以上的伤员都将获救。据统计,战场上90%的死亡伤员是因其伤情没有在这两段时间内获得稳定造成的。因此,为了减少战场上的死亡率,需要在现场对危重伤员实施有效救治以及及时的送到后方基地抢救治疗,因此本发明一种用于战地搜索救援机器人因用而生。
CN 101869745 A公开了一种救援机器人,一种六足机器人越障能力比较强,但是控制较为复杂,体积过小,只能提供搜索功能,无法将伤员运送至后方。
CN 103818491 A 公开了一种灾难救援机器人,它的驱动形式是履带式的驱动,这种驱动形式虽然保证了通过性,但是效率低,且故障率高,在战地的复杂情况下,断裂的可能性更高。该发明主要是用于灾害现场的操作,不适合用于战场。
CN 107050708 A 公开了一种消防救援机器人,该消防机器人的移动载体组件是应用履带式的机构,效率低,故障率高,破除组件结构受力复杂,不好控制,液压组件采用的结构不符合人体工程学。
基于现有机构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用于战地搜索救援机器人及使用方法,能够通过使用分离式的担架将伤员救起,从而避免了因救援与转运时对伤员造成的二次伤害,在搜救现场对伤员进行简单的伤口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快速止血的止血粉、氧气、呼吸机、心肺复苏、注射吗啡、强心剂的功能,可以使失去自主行动能力的伤员,安全的转移到密封舱内,然后在舱内进行简单的伤口处理以及紧急抢救,并且与此同时,将伤员向后方运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战地搜索救援机器人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战地搜索救援机器人及使用方法,它包括机器人主体、辅助设备、底部密封机构、伤员救援机构和多功能机械手,所述的辅助设备分布在机器人主体的内部后面、底部前面以及顶部后面,底部密封机构在机器人主体的底部,起密封作用,伤员救援机构在底部密封机构之上,也在机器人主体的内部并且通过齿轮齿条可以上下平移,多功能机械手通过螺栓固定悬挂在机器人主体内部的顶棚。
作为优选,所述的包括车架、密封舱、车轮、行动驱动电机、转向电机、机组厢,车架是整个机器人主体的主体部分,密封舱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上,车轮在车架左右两侧,每侧分别布置3个,共6个,分别与6个行动驱动电机通过螺栓连接,转向电机在车架底部的前面,与车轮以及行动驱动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在机器人主体的后面并且与密封舱隔离。
作为优选,所述的辅助设备由汽油发电机组、蓄电池、中央控制箱、压缩储气罐、生命支持箱、图像信息采集装置、信号收发装置组成,汽油发电机组通过螺栓固定在机组厢的内部并且靠左侧,蓄电池通过螺栓固定在汽油发电机组的正上方,中央控制箱通过螺栓固定在汽油发电机组的右侧,压缩储气罐通过螺栓固定在汽油发电机组的右侧和中央控制箱的前方,生命支持箱放置于密封舱的内部的后方,图像信息采集装置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的前下方,信号收发装置通过螺栓固定在密封舱后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41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