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温橡塑发泡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64072.4 | 申请日: | 2018-10-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1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袁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万和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L9/02;C08L27/06;C08L91/06;C08L85/02;C08K7/26;C08K7/24;C08J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沈振涛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橡塑发泡材料 保温 膨胀珍珠岩 石蜡 空心微球 相变微球 三元乙丙橡胶 丙烯酸丁酯 聚合物包覆 三聚磷酸钠 三氧化二锑 四异氰酸酯 添加聚合物 无卤阻燃剂 隔热材料 聚乙二醇 氧化石蜡 二辛脂 发泡剂 硅酸钠 膨胀型 重量份 包覆 组份 制备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保温橡塑发泡材料,至少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制成:NBR、EVA、PVC、无卤阻燃剂、聚合物包覆石蜡相变微球、空心微球、膨胀珍珠岩、聚乙二醇、三氧化二锑、氧化石蜡、三聚磷酸钠、硅酸钠、二辛脂、四异氰酸酯、丙烯酸丁酯、三元乙丙橡胶、发泡剂、膨胀型隔热材料。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保温橡塑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该保温橡塑发泡材料通过添加聚合物包覆石蜡相变微球、空心微球、膨胀珍珠岩,大大提高了其对温度的调节性能,保证了内部的基本恒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温橡塑发泡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有效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已经成为全人类关注的最重要问题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台《节能法》并制定了一系列节能法规,对节能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传统的建筑保温材料,以泡沫材料为主要、再加上粘合剂之类,其不足之处在于,强度较低,不抗压,抗冲压能力小、易老化,不耐用,综合成本高。
保温材料一般是指导热系数小于或等于0.2的材料,保温材料发展很快,在工业和建筑中采用良好的保温技术与材料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保温材料具有密度小、柔韧性高、防水等特性,可收集多余热量,随意性好,无空腔,可避免负风压撕裂和脱落。保温材料一般分为无机类和有机类两种。有机类保温材料主要有聚氨酯泡沫、聚苯板、酚醛泡沫等。无机保温材料主要集中在气凝胶毡、玻璃棉、岩棉、膨胀珍珠岩、微纳隔热板等具有一定保温效果的材料,能够达到A级防火。
橡塑(NBR/PVC)保温材料以耐磨、耐热及阻燃性能优异的丁腈橡胶、聚氯乙烯等为主要原料,加入发泡剂经过密炼、发泡而成,系含有大量微小独立气泡的柔性泡沫绝热材料。可广泛用于中央空调、建筑、化工、医药、轻纺、冶金、船舶、电气等领域各类冷热介质管道、容器保温,能达到降低冷、热损耗的优良效果,亦可加工制作健身器材、医疗器械及日用品的把套、护套等。
现有技术中,中央空调的通风管、冷却塔、冷冻房以及设备等都需要保温。不仅如此,在一些宾馆、会议室、高档办公室需要在地毯下铺垫一些软垫,但现有的除了泡沫垫之外,基本上都是较硬的橡塑垫,保温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温橡塑发泡材料。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保温橡塑发泡材料,至少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制成:NBR 5-15份、EVA 10-15份、PVC 5-10份、无卤阻燃剂5-15份、聚合物包覆石蜡相变微球5-15份、空心微球4-8份、膨胀珍珠岩6-8份、聚乙二醇1-2份、三氧化二锑1-2份、氧化石蜡5-8份、三聚磷酸钠1-5份、硅酸钠1-5份、二辛脂1-2份、四异氰酸酯5-15份、丙烯酸丁酯5-15份、三元乙丙橡胶5-8份、发泡剂4-6份、膨胀型隔热材料5-15份;所述膨胀型隔热材料的结构如式(I)所示:
式中,n为460-990之间的整数;R为烷基。
优选地,保温橡塑发泡材料,至少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制成:至少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制成:NBR 10份、EVA 5份、PVC 7份、无卤阻燃剂10份、聚合物包覆石蜡相变微球10份、空心微球6份、膨胀珍珠岩7份、聚乙二醇1.5份、三氧化二锑1.5份、氧化石蜡7份、三聚磷酸钠3份、硅酸钠3份、二辛脂1.5份、四异氰酸酯10份、丙烯酸丁酯10份、三元乙丙橡胶7份、发泡剂5份、膨胀型隔热材料10份。
优选地,所述空心微球为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SiO2 50-90份,Al2O3:10-50份,K2O:5-10份,CaO 1-10份,B2O3 1-12份。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包覆石蜡相变微球为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石蜡相变微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万和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万和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40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