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气泡诱导放电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63587.2 | 申请日: | 2018-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0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平;陈咨含;黄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32 | 分类号: | B01D5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泡 诱导 放电 等离子体 废气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自冷却、短流程、低成本、低能耗的微气泡诱导放电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装置主要包括水箱、放电组件、供气系统、曝气装置。本发明将放电组件整体放于循环水中,利用循环水冷却放电单元,降低放电空间的温度,提高活性物质的产率。本发明的高压电极紧贴曝气管的内壁,放电产生的热量主要扩散在循环水中,有利于放电装置的冷却。同时,本发明的高压电极紧贴曝气管的内壁,曝气管内通入废气产生微小气泡,使得废气与放电产生的活性物质充分接触,从而达到有效的处理效果。本发明的高压电极紧贴曝气管的内壁,通过曝气管产生的微小气泡,诱导高压电极放电,有利于能量的传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属主要用作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废气处理的微气泡诱导放电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石油、油漆、印刷和涂料等行业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日益增多,科学、高效地处理VOCs显得日益迫切。目前国内外治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吸收、吸附、催化燃烧等,这些方法都面临使用设备多、实验复杂、能耗大等问题。因此,经济、高效地处理低浓度、大流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除改进传统技术外,寻求控制最优技术已成为解决VOCs污染的必由之路。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废气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治理气体环境的热门技术,它是集物理、化学、环境科学与一体的全新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法处理VOCs的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很多优点:(1)可在常温常压下操作。(2)有机化合物最终产物为CO2 、CO、H2O。(3)运行费用低。等离子体法处理方法是通过窄脉宽(ns级)、陡前沿的高压脉冲电晕进行放电,在常温常压下,可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即能产生O.、OH.、高能电子等活性第四态粒子,这些粒子可对VOCs进行氧化降解的一系列反应,使得VOCs最终降解成无害物。简而言之,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能量效率高等优点,它被认为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无二次污染物处理技术,它将自由基氧化、臭氧氧化、紫外光解、高能电子轰击、超声效应、超临界效应、局部热效应等多种作用集于一体, 能有效降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废气的装置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能量利用率较低、等离子体气相传质慢、自由基的利用率不高。同时,在气相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使得活性物质相互间消耗,缩短了活性物质的存活时间。传统的解决办法是选用不同放电形式来提高活性物质的存活时间,从而达到处理效果。因此,研究一种新型自冷却、低成本、高效率、低能耗地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废气技术和装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自冷却、短流程、低成本、低能耗的微气泡诱导放电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气泡诱导放电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气泡诱导放电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水箱、放电组件、供气系统、曝气装置、水循环系统。
所述的微气泡诱导放电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可以将废气直接通入曝气管中,以微小气泡的形式直接与放电产生的活性物质作用。
所述的微气泡诱导放电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可以用于序批式废气处理,也可外接输配气系统用于连续式废气处理。同时,此装置还可用于废水的处理,以及废气与废水同步处理。
所述的水箱用于承装待处理的废气和循环水,也可用于承装待处理的废水,材料可以为导电材料和绝缘材料。
所述的放电组件包括接地电极、高压电极、曝气管,在一套气体处理设施里面放电组件的数量不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大学,未经重庆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35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