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终端设备的眼球追踪方法、装置以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63385.8 | 申请日: | 2018-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2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 发明(设计)人: | 孔祥晖;严海;黄通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F3/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董文倩 |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眼部特征信息 眼球 图像信息 终端设备 追踪 集合 采集图像信息 解析服务器 资源消耗 设备端 算法 服务器 应用 发送 注视 反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眼球追踪方法、装置以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采集图像信息;从图像信息中提取眼部特征信息,形成眼部特征信息集合,其中,图像信息中包含眼部特征信息;发送眼部特征信息集合至服务器;接收并解析服务器反馈的注视信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眼球追踪算法均在设备端运行导致设备端的资源消耗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球追踪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眼球追踪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眼球追踪技术作为革新的交互方式,越来越多被大众所熟知,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眼球追踪技术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步骤:
步骤S1,眼球追踪设备使用采集设备获取用户的面部图像,其中,采集设备可以为光学装置、电学装置等;
步骤S2,眼球追踪设备对用户的面部图像进行处理,并提取用户的眼部特征信息;
步骤S3,眼球追踪设备对用户的眼部特征信息进行处理,求取用户的注视方向以及注视点位置。
目前,上述三个步骤均在设备端实现。然而,在设备端实现对用户的眼球追踪的过程中,设备端的系统运行能力、存储空间等资源的消耗量比较大,此外,如果长时间运行眼球追踪的程序,设备端可能出现发热发烫,耗电量增加等问题,上述问题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眼球追踪算法均在设备端运行导致设备端的资源消耗大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眼球追踪方法、装置以及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的眼球追踪算法均在设备端运行导致设备端的资源消耗大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眼球追踪方法,包括:采集图像信息;发送图像信息至云端处理器;接收并解析云端处理器反馈的注视信息。
进一步地,应用于终端设备的眼球追踪方法还包括:获取发送信息;确定发送信息对应的图像标识,其中,图像标识用于标识第一帧图像的发送顺序;将发送信息以第一规则方式发送至云端处理器。
进一步地,应用于终端设备的眼球追踪方法还包括:确定发送信息的第一帧图像对应的时间戳;根据时间戳生成第一帧图像对应的图像标识。
进一步地,发送信息包括:第一帧头、第一控制字、第一校验码及云端信息。
进一步地,应用于终端设备的眼球追踪方法还包括:接收以第二规则方式发送的接收信息;解析接收信息,接收信息包括第二帧头、第二控制字以及第二校验码以及注视信息;完成对第二校验码进行校验;若第二校验码的校验结果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注视信息确定为目标对象的注视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眼球追踪方法,包括:获取设备端发送的图像信息;从图像信息中提取眼部特征信息,形成眼部特征信息集合,其中,图像信息中包含眼部特征信息;根据眼部特征信息集合确定注视信息;发送注视信息至设备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眼球追踪方法,包括:采集图像信息;从图像信息中提取眼部特征信息,形成眼部特征信息集合,其中,图像信息中包含眼部特征信息;发送眼部特征信息集合至服务器;接收并解析服务器反馈的注视信息。
进一步地,在形成眼部特征信息集合之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眼球追踪方法还包括:将图像信息转化为对应的眼部特征信息;将对应的眼部特征信息配置数据标签;按照指定顺序将已配置数据标签的对应的眼部特征信息完成排序。
进一步地,对应的眼部特征信息包括目标对象的瞳孔信息、角膜信息、光斑信息、虹膜信息和/或眼睑信息、眼部图像信息、注视深度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33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