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噪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61885.8 | 申请日: | 2018-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8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 发明(设计)人: | 海苗苗;李明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珠 | 
| 主分类号: | D06M11/79 | 分类号: | D06M11/79;D06M11/83;D06M15/564;D06M11/80;D06M15/11;D06M13/148;D06M13/224;D06M15/01;D06M13/364;D06M11/74;D06M11/76;E04B1/8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降噪复合材料 制备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 热塑性聚氨酯 表面活性剂 木质纤维素 羟丙基淀粉 纺织纤维 混合溶胶 三聚氰胺 碳纳米管 吸音降噪 原料组成 制备工艺 白炭黑 氮化硼 正辛烷 重量份 甘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噪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降噪复合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纺织纤维15‑20份、混合溶胶10‑15份,表面活性剂1‑2份;热塑性聚氨酯20‑25份,三聚氰胺10‑15份,木质纤维素5‑10份,白炭黑4‑6份,碳纳米管1‑2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2份,氮化硼1‑2份,羟丙基淀粉1‑2份、甘油1‑2份和正辛烷8‑10份。本发明提供的降噪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原料廉价易得,避免使用了对环境有害铅,且吸音降噪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降噪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噪声污染成为当代世界性的问题,同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并列为全球四大公害。随着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噪声污染日趋严重,对人们的身心造成危害,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和关注。噪声控制除了降低噪声源的噪声外,从传播途径入手,应用声学降噪材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聚氨酯可以通过改变加工原料,纤维资源等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材料,具有轻量化,隔声,避震,柔软舒适,成本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汽车等领域。目前关于聚氨酯材料材料在降噪方面的应用已经广受关注,申请号201510864483.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生物质电厂灰基聚氨酯吸声降噪材料,该聚氨酯吸声降噪材料的配方基本组成按重量百分比wt%为:聚氨酯黑白料配比为1:1,各40-43%,膨胀珍珠岩4-10%和稻壳灰10-15%。该发明提高了材料的中低频吸声性能,空白聚氨酯泡沫在250Hz、500Hz特征频率点的吸声系数均小于0.2,而改性后材料在两点的吸声系数达到0.36以上。申请号201410649702.2一种智能磁性降噪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用硅烷偶联剂对羰基铁粉表面进行处理;将处理好的羰基铁粉和多元醇、扩链剂进行机械分散预聚;加入交联剂、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异氰酸酯快速搅拌浇注;在外磁场作用下,羰基铁颗粒形成链状结构排列在泡沫骨架中,室温发泡,生成各向异性的磁性聚氨酯泡沫,整个制备过程流程明确,操作也较为简便。该发明采用一步发泡工艺制备磁性聚氨酯泡沫,产品结合磁性颗粒以及聚氨酯泡沫的优点,具有柔性阻尼特性,有利于声音的减弱,具有可控声学和力学的性能,可以作为吸声降噪材料。但是其吸音降噪效果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降噪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吸音降噪材料吸音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降噪复合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纺织纤维15-20份、混合溶胶10-15份,表面活性剂1-2份;热塑性聚氨酯20-25份,三聚氰胺10-15份,木质纤维素5-10份,白炭黑4-6份,碳纳米管1-2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2份,氮化硼1-2份,羟丙基淀粉1-2份、甘油1-2份和正辛烷8-10份。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溶胶包括所述复合溶胶是硅溶胶15-20份、铝溶胶25-35份、锆溶胶25-35份和钛溶胶30-40份,其中固体含量大于25%。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质量分数为5%的碳酸氢钠水溶液。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降噪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1)先将白炭黑、碳纳米管、氮化硼和羟丙基淀粉于50-60℃、600-800r/min混合10-20min,再加入甘油、乙酰柠檬酸三丁酯、木质纤维素、热塑性聚氨酯和三聚氰胺120-130℃、1500-2000r/min混合20-30min,冷却研磨粉碎;
2)将1)中得到的粉末加入正辛烷,形成粘稠聚氨酯混合吸音材料;
3)将硬质塑料球的内部抽真空封口以后,置于聚氨酯混合吸音材料中滚动,形成具有一层5-10mm厚度的吸音包膜的颗粒;
4)将步骤3)所得颗粒于150-160℃条件下干燥处理2-3h,冷却后即得吸音粒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珠,未经李明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18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