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会议数据生成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61297.4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8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安君超;韩杰;王艳辉;杨春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5 | 分类号: | H04N7/15;H04N21/441;H04N5/27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网服务器 音视频信息 会议数据 目标身份 人脸信息 主控终端 终端 发送 服务器 方法和装置 视频信息 联网 人脸识别功能 服务器接收 服务器识别 人工智能 信息发送 信息生成 采集 应用 会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会议数据生成方法和装置,应用于视联网,其特征在于,视联网包括:视联网服务器,以及与视联网服务器连接的人工智能AI服务器、主控终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第一终端用于采集音视频信息,以及将音视频信息发送至视联网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AI服务器接收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的视频信息;AI服务器提取视频信息中的人脸信息;AI服务器识别人脸信息,确定与人脸信息对应的目标身份信息;AI服务器将目标身份信息发送至主控终端;主控终端用于接收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的音视频信息,依据音视频信息和目标身份信息生成会议数据,以及将会议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在视联网会议中添加人脸识别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视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会议数据生成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视联网是网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一个实时网络,能够实现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将众多以太网应用推向高清视频化,高清面对面。
视联网采用实时高清视频交换技术,可以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将所需的服务,如高清视频会议、视频监控、智能化监控分析、应急指挥、数字广播电视、延时电视、网络教学、现场直播、VOD点播(Video On Demand,视频点播技术)、电视邮件、个性录制、内网(自办)频道、智能化视频播控、信息发布等数十种视频、语音、图片、文字、通讯、数据等服务全部整合在一个系统平台,通过电视或电脑实现高清品质视频播放。
现有技术中,如果需要在视联网会议的多媒体数据中添加人脸识别功能,一般会选择在参会终端实现,但是视联网会议过程中可需要对多个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对CPU造成极大负担,可能会出现CPU使用率过高,导致无法正常进行视联网会议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会议数据生成方法,应用于视联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联网包括:视联网服务器,以及与所述视联网服务器连接的人工智能AI服务器、主控终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用于采集音视频信息,以及将所述音视频信息发送至所述视联网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AI服务器接收所述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的视频信息;
所述AI服务器提取所述视频信息中的人脸信息;
所述AI服务器识别所述人脸信息,确定与所述人脸信息对应的目标身份信息;
所述AI服务器将所述目标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终端;所述主控终端用于接收所述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的音视频信息,依据所述音视频信息和所述目标身份信息生成会议数据,以及将所述会议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优选地,所述AI服务器设置有人脸数据库;所述人脸数据库存储有头像信息,以及与所述头像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人脸特征信息和身份信息;所述AI服务器识别所述人脸信息,确定与所述人脸信息对应的目标身份信息的步骤,包括:
提取所述人脸信息中的第二人脸特征信息;
确定与所述第二人脸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第一人脸特征信息;
确定与所述目标第一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目标身份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一人脸特征信息包括多个第一特征元素;所述第二人脸特征信息包括多个第二特征元素;所述AI服务器设置有人脸识别阈值;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二人脸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第一人脸特征信息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第二特征元素与所述第一特征元素匹配的个数,生成匹配值;
当所述匹配值大于所述所述人脸识别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人脸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第一人脸特征信息。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AI服务器接收所述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的音频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12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用户便携终端的会议交互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无线视频会议系统